来源 | 新浪医药
作者 | 王军
编辑 | 周亦川
销售还是临床试验?
昨晚,一个新冠疫苗的免疫调查问卷火了。当然,比那个上海名媛众筹共享丝袜的文章还是略逊一筹的。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这是国内某知名公司的项目。当然,我之所以打码,也是考虑到一点,截止我写稿结束时,人家公司官网上没任何相关信息。所以调查事件真伪有待考证,帽子不能冒然给扣上。
而且媒体也说了,该企业电话太忙了,打不通。所以,话说到这里,我们对于事件还是要保留一个质疑空间。
但是,作为一个这么大的企业,周围这么大的宣传阵仗,不管真伪,企业都应该做出来一个声明。就像我们作为上市的公司,如果媒体出现了一条利好的消息,我必须要做出回应真伪。避免被动伤害,也避免被动的虚假信息利好。尤其是在这种,“他没回应,应该是默认了”的社会评价机制中。
所以,我就先当你自己默认好了。
首先,我们看下这个这个调查表的内容,是不是常见的调查问卷形式?
什么是市场调查问卷?个人觉得应该是企业为了获知自己产品的发力方向,对大众的一种观点问询。为了保证有统计意义,所以对人员年龄、学历、职业、收入情况等做出备注。
而且还有一点,为了保证公平性、真实性,有些调查问卷是同一手机号或者同一ID只能填写一次。
但,这次所谓的调查问卷,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可以重复填写,不受影响。再看看填写的这些信息,与其说是调查,不如说是预约。
其次,你疫苗上市了吗?就可以直接预约?
根据目前查到的信息,该疫苗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一个临床试验都没结束的疫苗,开放预约?你能保证试验结果达到预期?还是说有别的可控之处?
开放预约销售这种事,在其他行业本不是什么事。比如你家万亩西瓜丰收在望,距离摘瓜一周前,贴出告示,“来啊,吃瓜啊!”这没啥,如果瓜突然遇到特殊情况没法摘,也可以理解,因为最起码你前期的推测是合理的。哪怕到了摘瓜时,西瓜没熟好,最多也就是口感不好。不会产生其他危害。而且大众能有识别好坏的能力。但临床试验这种事,也能卡死在一个时间段,可能吗?
这种临床试验的事还能打包票?不现实啊!即使临床试验打完针一个小时没事,也要再等等一个观察周期。而且普通大众根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这和吃瓜的风险等级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所以,在临床试验阶段开放预约销售,说不过去啊!你这预约的更像是一个临床试验志愿者的人员征集,而非销售行为。
为自己产品打响知名度的初衷可以理解,为平息疫情做出的贡献也有目共睹,但如果是牵涉到销售还是要谨慎些好。尤其是在临床试验尚未结束时,更是要谨小慎微。疫苗不同于普通消费品,其风险性不可能完全没有,我们一方面不要因噎废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扩大宣传效果。
但是,我这里必须加句“但是”,疫苗的临床三期试验本身就是用于常人的。而且经过了二期试验的安全性评价,其安全性是有所保障的。三期试验目的就是全面评价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这需要大量的人员基数,人越多越有代表性。所以,这个疫苗如果真的是开放预约临床试验,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不过今年连流感疫苗都不太容易约到,何况是世人皆盼的新冠疫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