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瑞利多径衰落信道 瑞利衰落信道的适用范围

2020-10-14知识20

什么是单径瑞利信道什么是多径瑞利信道 1、单径瑞利信道和多径瑞利信道都属于瑞利衰落信道;2、瑞利衰落信道(Rayleigh fading channel)是一种无线电信号传播环境的统计模型。这种模型假设信号通过无线信道之后。

瑞利多径衰落信道 瑞利衰落信道的适用范围

多径瑞利衰落信道(Multipath Reyleigh Fading)的作用是什么 1瑞利衰落模型适用于描述建筑物密集的城镇中心地带的无线信道。密集的建筑和其他物体使得无线设备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没有直射路径,而且使得无线信号被衰减、反射、折射、衍射。在曼哈顿的实验证明,当地的无线信道环境确实接近于瑞利衰落。通过电离层和对流层反射瑞利衰落2无线电信道也可以用瑞利衰落来描述,因为大气中存在的各种粒子能够将无线信号大量散射。瑞利衰落属于小尺度的衰落效应,它总是叠加于如阴影、衰减等大尺度衰落效应上。信道衰落的快慢与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相对运动导致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图中所示即为一固定信号通过单径的瑞利衰落信道后,在1秒内的能量波动,这一瑞利衰落信道的多普勒频移最大分别为10Hz和100Hz,在GSM1800MHz的载波频率上,其相应的移动速度分别为约6千米每小时和60千米每小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信号的“深衰落”现象,此时信号能量的衰减达到数千倍,即30~40分贝。

瑞利多径衰落信道 瑞利衰落信道的适用范围

matlab R2010b中simulink自带的多径瑞利衰落信道模块的 sample time好像无法自定义,有可能更改吗 simulink自带的多径瑞利衰落信道模块的 sample time无需自定义,与“输入信号”的采样时间相同。

瑞利多径衰落信道 瑞利衰落信道的适用范围

多径衰落与瑞利衰落的区别 瑞利衰落是一种特殊的多径衰落 瑞利衰落(Rayleigh Fading):在无线通信信道中,由于信号进行多径传播达到接收点处的场强来自不同传播的路径,各条路径延时时间是不同的,。

matlab R2012a中simulink自带的多径瑞利衰落信道模块中参数怎么设置成平坦(单径)瑞利衰落信道呢? 你是熊文汇的学生吧

瑞利衰落信道的背景知识 在无线通信信道环境中,电磁波经过反射折射散射等多条路径传播到达接收机后,总信号的强度服从瑞利分布。同时由于接收机的移动及其他原因,信号强度和相位等特性又在起伏。

什么是衰落信道 在无线通信领域,衰落是指由于信道的变化导致接收信号7a64e78988e69d8331333337383831的幅度发生随机变化的现象,即信号衰落。导致信号衰落的信道被称作衰落信道。衰落可按时间、空间、频率,三个角度来分类。(1)在时间上,分为慢衰落和快衰落。慢衰落描述的是信号幅度的长期变化,是传播环境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内发生变化的结果,因此又被称为长期衰落、大尺度衰落。快衰落则描述了信号幅度的瞬时变化,与多径传播有关,又被称为短期衰落、小尺度衰落。慢衰落是快衰落的中值。多径传播使信号包络产生的起伏虽然比信号的周期缓慢,但是仍然可能是在秒或秒以下的数量级,衰落的周期常能和数字信号的一个码元周期相比较,故通常将由多径效应引起的衰落称为快衰落。即使没有多径效应,仅有一条无线电路径传播时,由于路径上季节、日夜、天气等的变化,也会使信号产生衰落现象。这种衰落的起伏周期可能较长,甚至以若干天或若干小时计,古称这种衰落为慢衰落。无线通信中,接收端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到许多来自不同路径的相同信号,这段时间称为延迟扩散(delayspread),而延迟扩散的倒数称作同调带宽(CoherenceBandwidth),物理意义就是在这段带宽区间,衰落的。

瑞利衰落信道的适用范围 瑞利衰落模型适用于描述建筑物密集的城镇中心地带的无线信道。密集的建筑和其他物体使得无线设备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没有直射路径,而且使得无线信号被衰减、反射、折射、衍射。在曼哈顿的实验证明,当地的无线信道环境确实接近于瑞利衰落。[3]通过电离层和对流层反射的无线电信道也可以用瑞利衰落来描述,因为大气中存在的各种粒子能够将无线信号大量散射。瑞利衰落属于小尺度的衰落效应,它总是叠加于如阴影、衰减等大尺度衰落效应上。信道衰落的快慢与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相对运动导致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图中所示即为一固定信号通过单径的瑞利衰落信道后,在1秒内的能量波动,这一瑞利衰落信道的多普勒频移最大分别为10Hz和100Hz,在GSM1800MHz的载波频率上,其相应的移动速度分别为约6千米每小时和60千米每小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信号的“深衰落”现象,此时信号能量的衰减达到数千倍,即30~40分贝。

#通信#信道带宽#多径衰落#瑞利衰落信道#多径效应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