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心中会感到好奇,为何中国通常以朝代相称,而在欧洲历史上,更多的是形容帝国呢?这其实不难理解,王朝更多强调着血统家族,在我国古代,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室家族的兴衰起落也就是朝代的兴衰,但是欧洲地区血统错综复杂,比如著名的哈布斯堡王朝,在巅峰时期,曾经统治着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但是衰落后也未曾灭亡。
当然,成立帝国也是有一定条件的,一般而言,帝国用于形容君主统治的国家,而且各方面能力十分强大,成为地区乃至世界秩序的主持者,如果要强行逾越,说不好会闹笑话,甚至是自取其辱。
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清朝,“帝国”(empire)一词在19世纪传入国内,然而清朝官方外交辞令中,就开始出现了大清帝国(The Qing Empire)的翻译,然而尴尬的是,几乎没有列强将清朝视为帝国存在。在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就很好体现。
比如和美国签订的《望厦条约》,清朝以“中华大清国”称呼,在英国《南京条约》中,双方没有用国家的概念,而是代表双方君主,清朝使用“大清大皇帝”进行交谈,其余的国家习俗如此,反而是邻居日本,在这方面承认了清朝的帝国身份,在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的时候,双方的称号分别是“大清帝国”和“大日本帝国”,可能日本人觉得,太高对手也是彰显自己的身份吧!
而世界历史上最“纸老虎”帝国,同样也获得过日本的承认,似乎很强大,其实真实实力不堪一击,这便是在1897年—1910年成立的大韩帝国(Korean Empire)。
历史上的朝鲜,大部分时间都是中原的属国,到了清朝期间。朝鲜王朝和清之间依然维持着宗主的关系,但是到了1895年,随着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最终失去了对朝鲜的宗藩关系,而在朝鲜王朝的内部,大部分贵族势力,也被日本所掌控。
早在近代以来,朝鲜高宗就并不甘心满足于中国册封的“朝鲜国王”称号,到了1882年,和美国人签订的《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当中,朝鲜使用“大君主”作为外交头衔,这也引起了当时清廷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警惕,认为朝鲜高宗“每自谓五百年祖宗以来,无大朝鲜大君主之号,尤无外臣为国使员之盛,今则身享其荣,将无以逾其功烈,直迈乎数十王之上”。随着朝鲜和俄国的密谋揭露,袁世凯专门写下《朝鲜大局论》警告朝鲜国王:“如以不臣于人为自主,是徒取文字之体面,而不顾宗社之沦亡,贾虚名受实祸,朝始称帝,夕已破灭,得失之计,判然可知矣!”
然而高宗对于称帝的想法,却始终没有变化,1895年10月15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高宗和群臣便计划在10月26日举行登基大典,国号为“大朝鲜帝国”。这次称帝因为美英俄三国的反对而被迫终止。
而到了1897年,在日本的支持下,朝鲜高宗接受臣民称帝的请求,在10月12日前往祭天坛祭天后,接过了新制的“大韩国玺”,至此大韩帝国也就正式成立。
即便帝国成立,高宗却也无力挽回被外国支配的根本性局面,起初朝鲜还能在清日俄三国势力当中左右逢源,但是随着清朝的退出,日本和俄国又签署了《小村-韦贝协定》、《山县-罗拔诺夫协定》一系列条约,并且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最终对朝鲜的掌控权也就落在了日本的手里,1905年11月17日,数万军队进入大韩帝国首都汉城,强迫朝鲜君臣签署《日韩保护条约》,至此大韩帝国撤销外交机关,沦为日本保护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傀儡政权,到了1910年,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生效,大韩帝国正式被日本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