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范蠡的用兵之法,王翦的练兵之道,能否训练出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

2020-10-14新闻19

王翦灭楚,带着六十万大军足足训练了一年,这才发动雷霆一击,楚国最后名将项燕被打得一败涂地。

秦军的强悍,天下闻名,但秦军也不是生来就会武功,其基层士卒大部分是自耕农和奴隶,如果不经训练就上战场,那不是取敌人的首级换取房子土地和爵位,而是送人头去了:“士不先教,不可用也,以不教之民战,是为弃之。”

王翦的练兵之道,实际是受了范蠡兵法的启发,这才对麾下六十万大军进行了严格训练,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按照范蠡的用兵之法和王翦的练兵之道,能否训练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

范蠡的用兵之法,王翦的练兵之道,能否训练出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

按照《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和《东周列国志》的记载,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来到前线,建立起了坚固的营垒,不管项燕如何叫阵,他就是不肯出头,如果楚军逼近营垒,他就用一顿乱箭射回去。

在固守不战的一年里,王翦在干什么呢?他在给士兵改善伙食:“

休士洗沐,日椎牛设飨,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王翦不是来郊游的,他麾下六十万大军吃饱喝足之后还要干一件事,那就是“投石超距。”

范蠡的用兵之法,王翦的练兵之道,能否训练出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

读者诸君不要真的以为“投石超距”只一种游戏,《范蠡兵法》对这种训练方式有明确规定:

“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

《范蠡兵法》已经失传,我们只是从应劭张晏等人给《史记》《汉书》所做的注解中能找到一鳞半爪。

我们看不到《范蠡兵法》,秦国大将王翦是能看得到的,所以他受范蠡启发,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式:

“投石者,用石块重十二斤,立木为机发之,去三百步为胜,不及者为负,其有力者,能以手飞石,则多胜一筹。超距者,横木高七八尺,跳跃而过,以此赌胜。王翦每日使各营军吏,默记其胜负,知其力之强弱。”

范蠡的用兵之法,王翦的练兵之道,能否训练出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

练过搏击或有过军旅生涯的读者一定看出来了:王翦的训练方式很科学,他用一年的时间,大幅度提升了士卒的力量和敏捷度。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花哨的招式都是浮云: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套路再好一砖拍倒——不管楚军多厉害,王翦的士兵在两三百步或者百步之内一石头砸过去,什么盔甲也挡不住。

每天都练习扔石头,秦军不但练出了没羽箭张清的飞石准头,而且还练出了超强的膂力,这样的秦军有了横扫六国的实力:

“山东

(崤山以东)

之士披甲蒙胄以会战,捐甲徒裼以趋敌(赤膊上阵),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

(与乌获都是著名力士、勇士)

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

范蠡的用兵之法,王翦的练兵之道,能否训练出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

秦军之所以敢这样托大,是因为他们不但训练有素,而且日子过得也很好:王翦每天都让他们大吃牛肉,该睡觉睡觉该洗澡洗澡,这才保持了充足的体力和旺盛的斗志。

王翦带着数量占优、膂力超群、身手敏捷而又悍不畏死的秦军嚎叫着冲出大营,措手不及的项燕只能跑路。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石头扔得又远又准、跳得又高又远,这就是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

这里笔者要很遗憾地回答:王翦的普通士卒要是能活到现在,不用他自己大吹特吹,那也是“一代宗师”,他一拳打过去,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宗师”都会倒在地上,把两腿伸得笔直。

范蠡的用兵之法,王翦的练兵之道,能否训练出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

在正史中,也真有投石超距成绩优秀的名将堪称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此公就是与陈汤齐名的甘延寿:

“甘延寿字君况,北地郁郅人也。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投石拔距绝于等伦,尝超逾羽林亭楼,由是迁为郎。”

关于什么是“超距”、“拔距”,应劭、张晏、颜师古、孟康还产生了不同意见:按照应劭和张晏的解释,甘延寿是跳高和投掷高手;按照颜师古和孟康的解释,甘延寿除了投掷跳高很在行,还是一位近身格斗高手。

颜师古认为应劭对投石的解释是正确的,但是“拔距”不等于“超距”,甘延寿跳过羽林亭楼,那是“超距”,而“拔距”则是另一种训练方式:

“拔距者,有人连坐相把据地,距以为坚而能拔取之,皆言其有手掣之力。超逾亭楼,又言其矫捷耳,非拔距也。今人有拔爪之戏,盖拔距之遗法。”

范蠡的用兵之法,王翦的练兵之道,能否训练出超级战士和武林高手

王翦是受范蠡兵法启发,还是秦军一直在训练投石超距,这一点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我们从王翦和甘延寿的史料中,似乎能发现秦汉两朝的超级战士是这样炼成的:每天吃牛肉,没事就扔石头练跳高。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秦汉两朝的士兵都有“武林高手”的本事,这岂不令后世许多“武林宗师”汗颜?当然,如果把功夫练到脸皮上,是既不会出汗,也不会脸红的……

#先秦时代#王翦#战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