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半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宣威市文兴乡半山村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聚力解困、增收、改善环境,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狠抓政策落实、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促进了群众增收,解决了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的大难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半山村实现“村出列”目标,村民人均年收入达742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千方百计完善基础设施
从宣威市文兴乡政府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开车爬行约半小时,到达山顶,便是文兴乡的半山村。半山村是文兴乡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772户264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04人。半山村位于文兴乡西北边的乌蒙大山上,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偏远闭塞。过去,半山村交通不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2018年底,半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回忆起以前半山村村民的生活状况,65岁村民陆家稳颇有感触,“之前的半山村,群众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车辆进不了村,村里没有特色产业,经济结构单一,村民生活都很困难。”“2019年以前,进村主路是一条泥巴路,交通十分不便,我们吃水也困难,村里到处坑坑洼洼,下雨天没法出门。瞧瞧现在,不光进村的路修好了,村内也进行了硬化,自来水也通了。路边、房前屋后还砌起了小花园、小菜园,村里村外彻底变了个样!”在半山村俞家梁子居住了70多年的村民徐菊莲老人谈起村子的变化,一脸满足。
半山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地下水极易流失难以积蓄,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只能靠水窖储存雨水,“靠天吃饭”,解决用水难问题成了半山村村民最急迫的需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半山村克服重重困难,汇聚人力物力财力,2019年,在半山村建成了100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配备抽水设施,埋设主管网2000米,分管网21000米,实现了半山村户户通自来水的目标。
“这里的地层结构非常特殊,人工挖不动,机械不敢挖,水源点蓄水池开挖施工非常困难,但我们把它干成了!”谈到半山村取水点的挖建,半山村村民赵德贵很自豪,“现在好了,我们半山村村民不再为水的事发愁了。”
2019年,半山村共实施了总投资52万元的精准扶贫饮水安全项目,目前,半山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供水保障率在95%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实现100%。
“住上了大平房,吃上了白米饭,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通到灶台旁,出门有车坐,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群众困难政府帮。”这样的顺口溜,连85岁的赵德沛老人都能说出来。“万万没想到,我还能赶上这么好的时光,享受到这么好的政策。”老人言语间充满着满足感。半山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累计投资350万元用于交通出行、安全饮水、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组组通道路2公里,硬化村内道路2公里,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建设100立方米蓄水池2个;新建村民活动场所5个,配备了文化体育器材,还配建了卫生室、图书室等,并对全村电网实施了改造升级。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半山村因地制宜,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的发展路子,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而持续的内生动力。
赵思扣在家里分拣刚掰回来的玉米,当问及家中今年的收入时,赵思扣信心十足地说:“今年,我家养了2头猪、1头牛,种了2亩玉米、2亩洋芋,加上空余时间在基地务工,一年下来收入4万元不成问题。”
两年前,赵思扣一家3口还因残、因病、没技术、没资金等在贫困中苦苦挣扎,全家只能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赵思扣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结合赵思扣家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自此,赵思扣家的生活发生了明显改变,2019年收入达标顺利脱贫,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扶干部的扶持,我家的生活真的很难好转。”提起家里的变化,赵思扣满是感激,“真不敢想象在党的政策的帮助下,我一家人还能住上大平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半山村为带领村民走上小康路,积极探索“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党员、能人为主相继成立了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半山村种植板栗2072亩、苹果510亩、脆李60亩、饲料玉米80亩。
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脱贫攻坚工作中半山村搭上了脱贫“专线车”,村组道路畅通了,贫困户住上了“安全房”,村民喝上了“放心水”,村民用上了“稳定电”,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半山村2600多名村民盼到了脱贫致富“好光景”。
(作者:訾永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