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盗墓贼从古墓中发现大量竹简,上面的内容颠覆了很多历史事件

2020-07-21新闻9

正史未必全真,野史亦未必全假。很多历史真相都随着主人公的去世而被掩盖,后人了解历史都只能从一本本历史典籍中探寻。中国几千年历史,朝代更替,政权交接,但几乎每个朝代都会修史书,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史记》。《史记》以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严谨而著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中国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中国最知名、最被认可的《史记》,其内容是否全部正确呢?答案并不一定。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司马迁并没有亲自经历过他写的所有内容。司马迁写《史记》的资料来源一方面是前朝的史书,一方面是民间的流传。从《史记》的内容来源我们可以知道,它记载的也并不一定是全对的。东晋年间,就有一本年代更久远的史书的出现,颠覆了很多《史记》里的内容。

这本史书就是《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也称《古文纪年》。说起《竹书纪年》的诞生,也是相当具有传奇色彩。

相传,西晋初年,一个叫不准(音读“否标”)的盗墓贼,偷偷的掘开了河南省吉汲县的一座古墓。进入墓穴后,一片漆黑,盗墓贼不准打开手中的火折子照亮,但是看到墓中的景象后,不准大失所望。因为墓中并没有他所期待的那些金银财宝,只有成片成捆的竹片,但这些对不识字的他来说毫无价值。十分失望的不准很不甘心,将竹片翻了个底朝天,把一些相对值钱的物品拿走,而将竹片丢弃在了墓室里。

后来,村民们看到了打开的古墓和里面散落的大堆竹片,便通知了官府。来了几个官员,看到竹片大小一样,上面都是整齐的字体,知道这可能是古人记事用的。这几个官员不敢大意,于是用车把竹片运到京师洛阳,最后装了整整几大车才运完。

这批竹简到了洛阳后,晋武帝听说是从古墓中挖出来的,于是命人仔细整理研究。西晋的一流学者们研究后发现,原来盗墓贼挖开的是战国时代的魏王冢,带字的竹片竟是前所未知的典籍。从这些竹片中整理出的史书因此被称为《竹书纪年》,上面记载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竹书纪年》颠覆了哪些《史记》中的记载呢?

一、关于尧舜禅让的记载。

《史记》中尧舜禅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舜也被描述为历史上著名的有德之君。但《竹书纪年》却记载:舜囚禁了尧,并把他的儿子流放,这才登上王位,哪里有什么禅让?

二、关于商朝贤相伊尹的记载。

《史记》记载的伊尹是历史上第一位贤相。太甲继承王位后不听伊尹的劝告,胡作非为起来,伊尹就将其关押起来反省。后来太甲改过自新,伊尹又把他迎回都城,还政于太甲。

而《竹书纪年》记载的却是: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结果七年后,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压。一个是大公无私的圣人,一个是谋权篡位的奸臣,两本史书的描述相差甚远。

三、关于”共和行政“的记载。

《史记》记载,共和行政就是周厉王被国人赶走之后,周公、召公二相共同执政,听起来颇有民族风范。而《竹书纪年》则说是”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即共国的伯,名叫和的一个人,代替天子执行君位。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害死人啊!

《竹书纪年》出土以来,由于它颠覆了很多儒家古代历史体系,因此曾一度被列为禁书。《竹书纪年》与《史记》的记载孰是孰非,我们无从判定。但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小编认为读历史不应该只看历史上的事件,而应该读懂其中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考古盗墓#名著典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