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路吉坤
寒露前后本是苗木人相对清闲的季节,但地处山东省惠民县的中国北方花木博览园内却热闹非凡。来自国内12个省市的200余家苗木企业摆下擂台,抢夺着各路客户的眼球。惠民白蜡、国槐、惠民短枝红富士、惠民蜜桃等特色树种,不断赢得新订单。
10月12日,这是第九届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交易博览会(下称“苗博会”)上的典型场景。
对于“苗木之乡”惠民来说,上述镜头并不陌生。
九年前,首批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惠民的林业育苗面积已达6万多亩,50多个特色品种运往国内外50多个大中城市,年交易额达到6亿元。经过酝酿,以加强绿化苗木营销促销和育苗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交流为主的第一届苗博会承担起把基地做大,实现小苗木带动大产业的重任。
九个年头过去了,苗博会的这一目的已经实现。
如今,惠民县连片苗圃和苗木基地育苗面积膨胀到了23万亩,形成了小苗、中苗、大苗梯度培育的格局,年产值翻了五倍,接近30亿元,成为了“买全国、卖全国”的苗木周转站、集散地以及中国北方最大的白蜡、国槐种植基地。
数据的变化透露着野心。以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兵学鼻祖”孙武诞生地为名片的惠民,在跨越千年之后,欲以苗木塑造新的传奇。
路边种着苗木,村前屋后种着苗木,田间地头种着苗木……绿色,成为惠民的原色。“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朝诗人王涯的这句春游之言,用在当下的惠民竟然也毫无违和感。
更可贵的是,惠民人深谙“绿色变现”之道。
亿林花木是惠民皂户李市场上的老门头,其主人吕燕从事苗木行业已有十几年。今年春季,因为疫情,吕燕在抖音上做宣传,没想到成交七单,延续了三个客户。再接再厉,今年秋季与其中一个客户签订了6000万的大单。
这次苗博会,吕燕把南方的几个种苗大户和几个讲课的老师请了过来,试图寻找到北方品种与南方品种的结合点。
上述新尝试是苗博会众多新气象的一部分。
原先以苗木营销和育苗新技术交流为目的的苗博会也在不断刷新形象,如今已成为集行业交流、信息发布、供需见面、现场交易、新业态和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于一体的绿色峰会。主办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办好苗博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绿色支撑。
记者了解到,这里相继打造了中国白蜡网、中国国槐网、苗信通等网络平台,发布供求信息、行业指导价格;开发建设北方花木城大数据信息中心,收集和分析苗木市场发展规律,指导当地种植方向;打造“省级苗木价格指数平台”,推动苗木产业向生态化、品种化、标准化、机械化、容器化、基质化、数字化发展。同时,通过“物流云”高效整合、管理和调度资源,打造“互联网+”高效运输、智能存储、科学配送的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名片的惠民以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苗木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手段。比如,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绿化苗木研究所,开展“名、优、特”引种选育工程,根据市场需求推动白蜡、国槐等各类苗木品种在该县育种,“皂户李苗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性产品。
惠民苗木发展,得益于市场需求、行业努力和政府推动。
数据显示,近年来,惠民全力推动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种苗繁育、苗木生产、林下经济、园林设计、园林机械、数据信息、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产业体系。目前,苗木专业种植业户已达1万余户,从业人员5万余人,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惠民大地上充分显现,正成为惠民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