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泗洪:一“面”之缘 丝丝生情

2020-10-14新闻38

宿迁网讯(记者 尹修广)中国人的烹调手艺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碗面条,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在传统手工食品已经被工业化流水线逐步复制的今天,泗洪空心挂面的手工制作则愈显珍贵。

泗洪:一“面”之缘 丝丝生情

10月11日,记者到泗洪县大楼社区大新庄采访了泗洪空心挂面传承人于红兵。

早上7时30分,50岁的于红兵和他52岁的姐姐于梅红正将挂面往架子上凉晒。于红兵熟练地拉制,姐姐用竹签上下分条,像指挥家在指挥一场悠扬的交响乐。

泗洪:一“面”之缘 丝丝生情

人们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那家乡熟悉的味道,永远铭记于心。姐弟俩在十多岁时,就深受在泗洪挂面厂当工人的母亲李秀芳的影响,逐步了解空心挂面工艺流程。十五六岁时跟着母亲学习制作挂面,一干就是30多年。于梅红说:“做手工挂面其实是个累人的活,每天凌晨2点左右就起床,经过和面、醒面、搓条、盘条、绕条、分条、装封等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做完这一道道工序,要花上近一天的时间。做挂面要靠天吃饭,只有晴天微风才可以做,所以关注天气预报是我们这行每天的头等大事。”

泗洪:一“面”之缘 丝丝生情

到上午8时许,小院中已挂满成排的挂面,细细的、长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偶有微风掠过,轻轻摇摆。经过晾面、切面、绑面工序后,空心挂面就算完成了。

据了解,目前泗洪县只有六、七个人还在坚守这个手艺,年龄都在50岁以上。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学,因此,这门手艺后继乏人,令人忧心。

泗洪:一“面”之缘 丝丝生情

随着人们的迁徙流转,食材、配方和技艺也在浩淼的时空中穿梭、演变、融合、再生,空心挂面也许会淡出历史或以其它的形式存续于社会的变革中,我们有理由期待着空心挂面技艺会有更好传承和发展。

#挂面#泗洪#丝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