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从“卖木材”到“卖景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绿水青山谱新篇

2020-10-14新闻9

从“卖木材”到“卖景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绿水青山谱新篇

“枫林映清泉,绿树掩幽谷”。深秋的枫林谷,美景连连,游人如织。除了欣赏如画的美景,一块特殊的石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点赞。

山河为证,金石为铭。石刻上,人民日报四个红体大字,熠熠生辉。2020年8月8日的人民日报头版,被永远铭刻在这里:《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景区:绿水青山成了绿色银行》。

“咱桓仁县能在人民日报头版报眼位置,有这么一则长篇报道,真是想都不敢想,也是建县以来的头一回。”桓仁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从“卖木材”到“卖景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绿水青山谱新篇

谁曾想,就在8年前,被称作和平林场的这里,是桓仁县重要的树木采伐基地,树没少砍,可工人每月却只能拿到1500块钱。

而8年后,这里被称为枫林谷,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游人如织的4A级旅游景区。“工作一点也不累,收入翻了好几倍”是工人们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

春赏花,夏戏水,秋游枫叶,冬天看雪。枫林谷,四季美景如画!

林场变景区,收入成倍涨

“之前每天的工作就是砍树,每年最少也要砍8000棵,天然林砍光了就砍次生林,后来又去砍人工林,然而工资却只有一千多块,勉强维持生计。”老工人辛志明告诉记者。

除了和平林场,其他林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而最难熬的,就是开工资的日子,“员工追得领导只能到处跑。”桓仁县库区林场场长战俊东笑着说,“咱桓仁共有8家国有林场,最困难的时候职工月收入仅几百元,80%左右的职工家庭都属于困难户,适婚年龄职工都找不到对象。”

从2002年桓仁正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起,时任桓仁县林业局局长汪立功没少琢磨出路。

从“卖木材”到“卖景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绿水青山谱新篇

“别的都不干,就它了!”2011年的十一假期,汪立功没有休息,而是带着各大林场的负责人来和平林场考察,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枫叶让汪立功为之一振。就这样,在几间破旧平房组成的林场办公区里,一个改“砍树”为“看树”、以旅游带脱贫的设想初具雏形。

2011年底,由全县最穷的和平林场控股、其他7家林场入股成立枫林谷森林公园旅游有限公司正式建立。

不仅不砍一棵树,还见缝插针地补植;修路,尽量依托原先林道;建停车场,用的是原来的储木场……为了保护环境,景区修建力图最大程度保护原有自然风貌。

没有人才,就在实践中培养;没有钱,大家从木材销售中筹措资金,争取专项资金、财政支持。“我们为防止承包商开发破坏生态,坚持推行公有制改革,为后代子孙留下金饭碗、传家宝。”汪立功的话铿锵有力。

2013年9月6日,景区如期建成开业。这个日子,时任桓仁县林业局副局长的王树杰记得非常清楚,“开业当年,景区收入高达2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此后,主打“森林氧吧”“枫叶之最”的枫林谷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景区收入一连翻了好几番。截至2019年,景区累计收入5300多万元,相当于8家林场5年采伐木材的收入,同时少采伐一万亩森林。用王树杰的话说:“我们再造了一个和平农场。”

“现如今,以前没有发放的公积金、取暖费全部到位,中层干部月工资4500元,普通职工4000 元,高于县里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枫林谷森林公园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翔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景区在全县都算得上好单位了。” 老伐木工赵尊强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有感而发说:“原来站着的树更值钱!”

林场致了富 不忘贫困户

走进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和平村,白墙红瓦,整洁簇新,一座座农家小院记述着老百姓的幸福时光。而几年前,这是曾经是全县最晚通车的村庄和十里八乡著名的贫困村。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产业单一,人口外流,成为制约和平村发展的关键问题。

从“卖木材”到“卖景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绿水青山谱新篇

现如今,从泥巴路到柏油路,从山货烂在地里到卖上好价,从打工仔到小老板,村民的生活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外村姑娘都不愿意嫁到这里来,可如今,邻村都羡慕我们。”村民王俊香的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2019年,全村1801名居民,与旅游相关的从业人数就有1243人。此外,村里已开起了63座农家院,旺季时一房难求,软枣、榛子和木耳等山货也都不愁销路。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000元提高到2.3万元,贫困人口全部摘帽。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正如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刘佰红所说,“自从搭上旅游顺风车,咱们村彻底摘下了穷帽子,家家都有自己的致富产业,户户都有自己的增收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专业村。”

从“卖木材”到“卖景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绿水青山谱新篇

提起枫林谷的辐射带动作用,57岁的王俊香算起了她家的收入账:“枫林谷景区开业前,打工活儿少,山货卖不上价,我丈夫姜忠德一年也就挣1万多,加上我当妇代会主任五六千元的工资,全家年收入也就2万块。2019年,老姜打零工能挣2万,我在村里上班能挣3万多,农家院纯利润也有2万,2亩苞米改种大榛子,头次结果卖了四五千块,我们老两口一年收入将近8万元,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而枫林谷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止于和平村。“我们在景区内设置了10余个扶贫商亭,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户使用,供他们销售自家农副产品。在同等用工条件下,景区优先雇用建档立卡户劳动力,为他们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刘翔告诉记者。

“2019年,共有23个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与枫林谷景区开展扶贫合作,当年各村投资收益达63.3万元,受益贫困人口419户838人。2020年,新增5家乡镇与枫林谷合作开展扶贫合作,累计扶贫基金2136.02万元,预计受益户数在1000户以上。”桓仁县扶贫办副主任袁野介绍道。

景区还打破不吸收外来资金的规定,与多个乡镇、村开展扶贫合作,并将扶贫专项资金以无风险的方式投资“枫林谷”, 景区每年以8%的稳定收益作为分红分给这些乡镇、村,用于建档立卡户中无劳动能力、无产业发展能力、有重大疾病以及有子女就读高校等“四种人”的补贴,每户每年均不低于1000元。

生态环境好 满山都是宝

“把上半年的损失补回来!”在桓仁龙参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人参系列食品、保健品及人参面膜、洗发水等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装箱,70多个工人干得热火朝天。

“我们公司2018年投产,累计销售额已超过一亿,预计今年秋天就能实现盈利”,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兴仁向记者介绍。“林下参是我们目前的主打产品。相比而言,虽然园参4年就能长手指头那么粗,但论斤卖,便宜的不过20元一斤。而林下参4年顶多只有筷子头那么粗,一株3、4钱的20年林下参光批发价就得500块,年头再长,卖成千上万的都有。”

从“卖木材”到“卖景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绿水青山谱新篇

王兴仁口中的园参主要靠人工种植,回忆起种植园参的往事,他若有所思。“30多年前,桓仁也种园参,先砍伐原始森林,然后做参床、建大棚,中间还要不断施肥撒药,既容易水土流失,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对环境破坏太大了。而林下参生长在野山丛林之中,生态越好,生长越棒。”

桓仁的自然条件本就适于人参生长,实施禁伐天然林政策,更为林下参种植带来契机。人参种植加工也逐渐成为桓仁大健康产业的“领头羊”和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火车头”。从种植林下参,到采收山野菜,从发展红松经济林,再到养殖林蛙,桓仁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融为一体,实现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互动。

在二棚甸子镇摇钱树村,99%的村民种植山参,现如今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参农郭军说:“过去种植玉米、高粱,做梦都想不到能挣那么多钱,摇钱树村终于种下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桓仁镇大甸子村村民董福军辞去伐木工作,在落叶松下种植林下木耳。今年端午过后,木耳“绽放”于山林之间,为村民送来丰收的喜悦。董福军说,“木耳只要一晒干就被人订走,不用操心卖不出去。”

五里甸子镇三架窝棚村的贫困村民从石头房搬进了大瓦房。原来,从种植玉米、大豆到改种五味子、大榛子,村民收入比过去高出十几倍。党支部书记马勇自豪地说:“过了修整采摘期,就没什么活儿了。老百姓挣得多了,还轻快不少。”

优势在山,潜力在林。桓仁蓄积量达2780万立方米的广袤森林,为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搭建了最宽广的舞台。山参年产值21亿元,红松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户3000多户,山核桃油等5个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个个数字背后,记录着这片森林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如摇钱树村党支部书记所说“山山岭岭摇钱树,沟沟岔岔聚宝盆”,绿水青山正在成为桓仁群众的绿色银行。

从“卖木材”到“卖景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绿水青山谱新篇

“树不倒,钱不少,不砍树,也能富”,这是老伐木工李宏生编的一个顺口溜。“原来国家规定采伐工55岁退休,可这好日子红红火火,我想再干他个几年!”

绿色产业助力绿富同兴。桓仁县持续发展生态产业,走出一条生态得保护、林场得发展、产业得兴旺、生活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贫困村#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