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热搜青海:全方位展示大美形象

2020-07-21新闻14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园博园”是这几天的热词,有多热呢?热到了《人民日报》上。是的,西宁又登上《人民日报》了。今年,西宁市两次亮相《人民日报》,青海登上《人民日报》和央视的次数达20多次,全方位展示大美青海形象。

西宁园博园。摄影:海东

祁连县油菜花。祁晓军7月19日摄

全国人民都知道园博园开园了

7月18日,西宁园博园开园,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一好消息了。不信,你看看7月20日的《人民日报》13版。

《人民日报》以《西宁园博园迎客》为题,配上一张园博园俯瞰图,报道这一消息。13版是《人民日报》的生态版,园博园的俯瞰图是一张绿色山水图,足以表明绿色已成为幸福西宁的发展底色,美丽已成为幸福西宁的华丽外衣,生态已成为幸福西宁的竞争优势。

网友们大呼“攒劲”!有网友问:“园博园要火了,全国的游客会不会赶着来看它呀?”有网友祝福:“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强大、美丽、富饶!”有网友坚信:“未来,幸福西宁会铺展开更多更美的绿色画卷!”

上个月,《人民日报》就出现了西宁的身影。翻开6月28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力争一个学生都不少》的标题引人注目。文章讲述的是西宁市控辍保学遏制贫困代际传递的故事。网友们说,控辍保学让西宁市巩固脱贫成果有了更大底气。

脱贫攻坚故事频上《人民日报》

不光是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也登上了《人民日报》,内容与脱贫攻坚、医改有关。河南县县长阿琼是十足的“网红达人”,他从河南县红遍了青海,红到了全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了不小影响,为帮助老乡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他又踏上了直播带货路,把货带到了4月2日的《人民日报》11版上。网友们点赞:好县长!

医改关键在基层。6月12日,甘德县青珍乡中心卫生院的医改故事登上了《人民日报》13版,海拔4011米的藏乡卫生院向全国人民诠释“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精神内涵。这篇报道占据了一个整版。

几天后,《人民日报》10版又迎来青海人的身影——《回到大山,是为翻过这座“山”》,讲述的是门源县马兴全、马兴军兄弟俩靠一根细细的网线战胜贫穷的故事,读来振奋人心。

对了,青海3名优秀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这事,也上了《人民日报》。脱贫攻坚的故事受《人民日报》青睐,说明600万青海儿女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硕果累累,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全方位展示大美青海形象

今年,青海有点忙。值得一提的是,青海频频亮相《人民日报》和央视,展示的不只是青海的生态。

雪豹、棕熊、藏羚羊是《人民日报》和央视的常客,今年也不例外。青海的动物明星们不停露脸,增加曝光度,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棕熊携带幼崽出窝、雪豹睡觉、藏羚羊迁徙、水獭打架等画面迷倒了亿万观众,让青海生态更加深入人心。

“英雄”是今年年初的热词。3月11日,央视新闻推出#我的同乡英雄#系列人物盘点,拍摄了一组奋战在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照片,用图像记录感动,青海有六位英雄被全国网友认识。当青海援助武汉第一批医疗队和青海省红十字会赴武汉救护转运队踏上返乡路,武汉市民夹道欢送的画面,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惹得网友泪花涟涟。

青海不光有明星、英雄,还有美食和美景。酸辣里脊、青海三烧、牦牛夹板肉、青海土火锅……这些吸收融合各地不同风俗和饮食文化的青海味道,独特而不独立,令全国观众垂涎三尺;化隆的杏花、贵德的梨花、循化的桃花斗艳,明媚了一个春天,来青海旅游不容错过。

青海还有一件大事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里首次长出水稻。一位地理老师激动地说:“一直教学生南方盛产水稻,以后要改教案了,咱们大美青海也有水稻啦!”

网友留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人民日报》和央视全方位展示大美青海形象,网友们也很忙,忙着向科学家、战疫英雄致敬,忙着为动物明星们点赞,忙着推荐青海美食、美景。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关于抗击疫情,武汉网友留言“:因为有你,山河无恙。欢迎常回来看看美丽的大武汉,武汉感谢你们。”青海网友回复:“三江同源,千里同心,青海湖北共饮长江水。”

关于美食,有网友留言“在北京的我馋家里的酸辣里脊了”“小时候的味道,太想念家乡这几道名菜”。

关于旅游,网友的打油诗信手拈来——“青海的春花要欣赏,花儿少年不能忘;手抓羊肉喷喷香,拉面更叫人向往。”

“作为一名青海人,我骄傲!”网友们的留言洋溢着自豪之情,也时时提醒大家要继续努力,保护好生态的同时,为老百姓办好每一件小事。如有网友呼吁,加强基层医疗软硬件建设,让农牧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对于青海的明天,网友们更是信心满满,纷纷喊出“中国加油”“青海加油”的口号。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