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包拯刚正不阿,曾经写过一则家训,看后的确令所有人敬佩不已!

2020-10-14新闻17

一个人要功过历史,那么就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谱写。一旦自己的行为被实践证明对社会、对人民有功有利,那么,人民终究会给他以恰当的评价。这评价,恐怕不会以一些暂时的贬斥而消失。名垂青史的包拯为人民所歌颂与怀念,正是由于包拯一生的实践,有利于社会与人民。这实践,不仅是由于他为当时的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于他个人的道德品质,确实有不少同时代人,甚至后来人难以企及之处。

包拯刚正不阿,曾经写过一则家训,看后的确令所有人敬佩不已!

首先,他为人刚直,既不两面三刀,更不会搞阴谋。他从不趋炎附势,看颜色行事,更不说大话、假话。即使是在皇帝面前,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官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这当然要得罪皇帝的亲信左右,招来不测之祸。还好皇帝说:“忠鲠之言,固苦口而逆耳,盖有所益也;设或无益,亦无所害,又何必拒而责之。”包拯总算碰上了一位比较开明的宋仁宗。否则,早已人头落地了。

包拯刚正不阿,曾经写过一则家训,看后的确令所有人敬佩不已!

事实上,这种刚正不阿的大无畏气概,使当时的老百姓和一些有正义感的臣僚,对包拯部很钦佩。欧阳修就钦佩包拯“天姿峭直”。是的,忠直的包拯,有时甚至不顾有关规定和礼节,当面斥问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们下不来台。欧阳修不赏成包拯这种作法,认为包拯刚直有余,“思虑不熟”。其实,因循守旧、无所视事的宋仁宗时代,倒是十分需要像包拯这样的人。这对于纠正时弊,总有好处。至于方式方法,是次要的了。可惜宋仁宗终究认为包拯不够理想,没有提拔他当参知政事(即副宰相)的要职。

包拯刚直,却并不主观武断。他既善于调查研究,又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但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却能虚心接受。所以司马光称道他“刚而不复,此人所难也”

包拯刚正不阿,曾经写过一则家训,看后的确令所有人敬佩不已!

其次,他大公无私,不谋私利。他一生俭朴,即使是当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习惯,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经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家训的全文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就是说,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贪不奸,不要欺负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么,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之后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这一著名的家训,体现了包拯不谋一家族之利的高尚情操,的确令所有看了的人敬佩不已

这种情操,并不是包拯故意做出来,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动准则。早在庐州家乡做官时,包拯就以无私而远近闻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亲戚乡里都很高兴,认为从此有了靠山。然而,铁面无私的包拯秉公办事,即使是自己的亲戚犯了法,他也是执法如山。这样,包青天的名声大震。

包拯刚正不阿,曾经写过一则家训,看后的确令所有人敬佩不已!

有一个官员,是少数民族,归顺了宋朝。这个官员对宋神宗说,我听说包拯是忠臣,我没有别的要求,请准许我改姓包。宋神宗同意了,将他改姓名为包顺。传说边境士兵抢了位妇女。那位妇女急了,说自已是包拯的孙女。那妇女病了,有一个巫女听说之后,装模作样地折腾一番,便大骂是谁欺侮了我的孙女,并且要限十天之内将那妇女放了。人们认为那巫女真的是包拯的化身,叩头跪拜之后,立即将那妇女放了。这无不说明包拯虽然死了,但是其威名一直传播四方!

#辽宋夏金#包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