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书法中常说“颜筋柳骨”,请问如何理解其中的“筋”和“骨”? 柳下大主演书法之道

2020-10-14知识11

书法中常说“颜筋柳骨”,请问如何理解其中的“筋”和“骨”? 颜筋柳骨!道出了颜柳书法真谛。所以,学习颜真卿与柳公权楷书者一定需要理解这句话的寓意,不然,你的颜柳楷书不可能达到理解的地步。柳楷强劲有力,有些偏瘦!而颜体浑厚刚健,有些肥硕!最能体现颜筋柳骨的笔画是力字的横折弯钩,柳体瘦折后的竖划是略带弧度的,然后才是柳楷的强劲有力的钩出!记住,为什么是柳骨,因为柳体没有一丝的肉,整个的一副有力的骨骼!颜体不同,颜体的横折弯钩是盘筋错骨的,颜体的筋需要外露的!所以,颜体的折后竖需要点厚度,但是这个厚不是肉,是筋!要有力!就像用力隆起的肌肉一般!

书法中常说“颜筋柳骨”,请问如何理解其中的“筋”和“骨”? 柳下大主演书法之道

初学者学楷书,选颜真卿还是柳公权? 颜真卿4岁时父亲去世,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二次拜师张旭,第一次被冷落,但他锲而不舍,终于得张旭真传,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气势,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颜真卿不但是位杰出的书法家,还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英勇就义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也留下了高尚的人格。他的字刚劲雄浑,他的品德坚贞不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佩。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是后人学书的重要碑刻典范,整体上整密匀稳,笔法方折丰劲,法度森严,秀丽多姿。他的字势挺拔,浑然天成。就象中国的太极,张弛有度,虚灵顶劲,一翻推拉动作后一顿发劲。可谓是用笔的宝典,给人一种庄重肃穆视觉特点,让我们在静静的临摹中悟道。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著名,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劲的。

书法中常说“颜筋柳骨”,请问如何理解其中的“筋”和“骨”? 柳下大主演书法之道

古代书法名家的字靠字碑保留了下来,能说明刻字的人比书法家还牛吗? 古代刻碑分两种,一种叫书丹上石法,这种方法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蔡邕传》,具体操作是:先把石碑打磨好,涂上一层黑色,再算好文章字数在碑上打好格子,然后用毛笔蘸着红色的朱砂,直接写在碑上。再按照朱砂的痕迹来刻碑。早期的碑刻大多数是书丹上石法。也有年代稍晚的,如非常著名的唐玄宗《石台孝经》。还有一种叫双钩上石法,是先写在纸上,然后给纸涂上油脂使纸透明,在到纸背面用朱笔摹勒填色,填好色后再将纸贴在石碑上,用打拓片的方法使其拓印在石碑之上,再用刀刻。颜真卿、柳公权的碑大多用这种方法。用碑刻来记事和歌功颂德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非常盛行,但是在唐代之前,撰文、写碑、刻碑都是一件苦差事,多是小官小吏干的。汉代有“刻碑不留名”的传统,到了北魏时期,才渐渐有撰文者和书写者的名字。刻工的名字是基本没有的。唐太宗时期,不仅他自己亲自书写碑文,还经常下旨命令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书写,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渐渐的撰文写碑也成了荣誉和仕途的象征。如何能将书韵更好的用刀峰表达在石碑之上呢?于是优秀的刻工地位逐渐提升,也到了这个时候才频繁的出现出现刻工的名字在被问的末尾。如非常著名的《集王圣教序。

书法中常说“颜筋柳骨”,请问如何理解其中的“筋”和“骨”? 柳下大主演书法之道

为什么有人认为“馆阁体”也是书法? “馆阁体\"又起争议啦!很可笑的!不是有人认为“馆阁体”是书法,它本身就是书法!说“馆阁体”不是书法的人,因为他根本就不会、也写不出“馆阁体”。所以,就给“馆阁体”戴了一顶莫须有的、不是书法的帽子。“馆阁体”,明代称它什么来着?啊,明代称之为“台阁体”。“馆阁体”是科举制度而形成的考场通用字体,其特点是:乌黑、方正、光沼、等大。那么,“馆阁体”师法哪家啊?有没有传统的影子啊!我可以肯定地说,“馆阁体”中,《宣示表》的元素最多,起码占百分之五十。还有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书法的影子显现,也不排除王羲之楷书的元素时隐时现其中。所以说,“馆阁体”既是师法古人,又是继承传统,且法度森严的楷书书法。至于有人说“馆阁体”不是书法而是“写字”,说它呆板,无灵性,这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上,若认真观察“馆阁体”中的每一个字,就会发现它的可观赏性极高:点画精道,结构匀称,字字有势,字字有神,气息通畅,高雅可品。要说它的不足,仅是缺少那么一点点儿的变化,包括墨变。以上为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欢迎各位网友发表不同观点。

中国四大书法家是哪几个?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被誉为四大书法家。他们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非常有名。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也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因为他的儿子欧阳通也非常善书法,为了区别开又称欧阳询为“大欧”。他的楷书字体俊美工整,成为后来学习书法者经常模仿的对象。代表作品有《梦奠帖》、《千字文》《卜商帖》、《张翰帖》等。《梦奠帖》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出欧书的特点。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九成宫醴泉铭》,作品笔法森严,有力瘦硬,骨骼嶙峋,端庄工稳,笔力内敛,技巧娴熟,显示出一股从容与练达,可说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至今都是楷书中的经典。碑立于贞观六年。欧阳询的一生跨越了三个朝代,少年时处于南北朝,青年时处于隋朝,老年时处于唐朝初期。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以及政治家,其最大的成就在于摆脱了中国书法的秀雅,创立了一种浑厚饱满的书体,字体写的浑厚饱满,气势大方。颜真卿的字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的字被世人并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的字体方中见圆、浑厚强劲,既大气磅礴又稳如泰山,极具盛唐气象。代表作品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

燕体书法 燕书特色,取势左高右低,中锋用笔,点画变化丰富,入笔露锋,收笔藏锋,字体有物态之美,如柳叶如燕形,忽燕语檐下,又见燕翔蓝天。燕书是中国书法第六书体,是当代书法家马永安所创。马永安燕书作品欣赏:

书法的布局与落款

#颜真卿#楷书#楷书书法欣赏#艺术#欧阳询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