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了给关羽和张飞报仇,悍然发动了夷陵之战,率领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吴进发。没想到,陆逊是个厉害的角色,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他火烧八百里连营,将刘备大军几乎全部烧死。
刘备悲痛欲绝,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白帝城,在永安宫住了下来。刘备真的没有脸面回到成都,去见蜀国的老百姓,想当初,要不是他不听任何人的劝阻,一定要举全国的兵力,讨伐东吴了,会遭此惨败吗?这下败了,刘备没有脸面见任何人!
自从兵败后,刘备是心力交瘁,以至于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不久就要离开人世,这个时候,蜀汉政权交给谁,成了他的当务之急。毫无疑问,刘备肯定要将皇位传给刘禅,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然而,刘禅当初毕竟才十七岁,是个未成年人,也没有多少才能,肯定镇不住蜀汉那些大臣和将军。所以,刘备想起了诸葛亮,他想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完成他未完的愿望。不久,刘备将成都的诸葛亮召到了永安宫,把刘禅托付给了他。
很久以来,很多人都说,刘备召诸葛亮到永安宫,是想考验他有没有不臣之心,如果他有的话,就直接将他给杀了。
那么,刘备临死前,真的怀疑诸葛亮,有想过要杀他吗?
对此,答案毫不意外:刘备肯定想过要杀死诸葛亮。下面我将根据正史及演义的记载,分析如下。
首先,刘备并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他让李严为副就是证据。
据《先主传》和《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死前,将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让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还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于曹丕十倍,一定可以治理好蜀国,完成我没有完成的遗命。我那个孩子呀,有用你就辅佐,如果没有用,你就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到后,立刻哭得一塌糊涂,并对刘备发誓:“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好幼主,就算天崩地裂,肝脑涂地,也绝不敢生非分之想。”正史中相关描述如下: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尚书令是有军权的。也就是说,刘备死前,将蜀汉的军权交给了李严。诸葛亮只是宰相,管理蜀汉的具体事务。刘备的那一安排具有深刻用意,他是在暗示诸葛亮,不要动歪脑筋,否则李严会收拾他。与此同时,刘备也是在逼诸葛亮表态,要他誓死效忠刘禅。
其次,刘备毕竟是一个帝王,他有帝王心思,不可能做到传位给诸葛亮。
我们仔细站在刘备的角度想问题:刘备凭借自己几十年的努力,才终于建立了蜀汉,是有多么地不容易,其中的心酸和艰辛,只有他知道。刘备说的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能是真心话吗?刘禅可是他的亲生儿子,不将皇位传给他,难道还传给诸葛亮一个外人吗?
不管怎么说,我都不相信刘备说的是真心话。我认为,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是言不由衷,也是不得已的。原因很简单。其一,刘备不那样说,不能逼诸葛亮表态,发誓效忠刘禅;其二,刘禅只有十七岁,还是一个未成年人,不能独当一面,压不住那些蜀汉旧臣,也没有能力将蜀汉的事业发扬光大。因此,必须要得到诸葛亮的辅佐。
易中天先生,在谈到刘备永安托孤一事时,这样说道:
无论刘备之的秦皇汉武,还是刘备之后的唐宗宋祖,从来就没有一个皇帝会因为自己的儿子不中用,就把江山社稷让给别人的。他们日之所思夜之所想 ,都是如何保证自己家族的统治,子孙万代绵延不绝。
最后,就连力挺刘备的罗贯中,也怀疑刘备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居心不良。
大家都知道,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明显表露出“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在他看来,刘备是汉室之胄,是“英雄”,是“汉臣”,曹操是“奸雄”、“汉贼”。刘备始终代表着正义,曹操则始终代表着表邪恶。可是我们会发现,罗贯中在记叙刘备永安托孤一事时,有多处语言在暗示我们,刘备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居心不良。
罗贯中记叙,诸葛亮在听到刘备的遗命时,汗流浃背,手足无措。紧接着,他发誓会永远效忠后主。说完,连头都磕出血了。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总结
种种迹象表明,刘备是在试探诸葛亮,看看他有没有异心。如果有,埋伏在暗中的刀斧手,会立刻冲出来杀死诸葛亮。
那么,大家认为刘备想过要杀死诸葛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