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康熙皇帝也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让他率军前往平定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而且在出征的时候,给予胤禵极高的规格,差不多相当于天子御驾亲征的规格。
康熙的这个做法,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戏剧情节。也难怪,无论是《雍正王朝》这样的大戏,还是其它相关的清宫戏,都几乎原封不动地采用这个历史情节。
(康熙皇帝)
为什么说康熙这样的安排,是一个天然的戏剧情节呢?
戏剧点之一,康熙在二度废太子之后,对于究竟应该立谁为太子的问题,只字不提。就算他已经年迈了,他也没有任何确定谁为继承人的表示。然而,当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叛乱的时候,他却突然高调派皇十四子胤禵率军前往平定,给予胤禵极高的规格。
戏剧点之二,他给予了胤禵极高的待遇,却并不表明他就要把皇位给胤禵。因为他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表示,而且他只是让胤禵去打仗,在政务方面,康熙并没有着力安排胤禵去做。但如果说他不想让胤禵接班,为什么又给予他那么高的规格呢?派一个将军出征打仗,用得着给予那么高的待遇吗?
戏剧点之三,如果康熙给予胤禵极高的待遇,就是让他在文武大臣面前立威。那么,最终康熙在临死前,肯定就会把皇位给他。但是最终却并没有给他,而是给了雍正。
戏剧点之四,根据现在的史料来看,康熙把皇位给雍正,并不是假的,不是雍正捏造。至少用满汉两种字体写的传位诏书,是没办法捏造的。既然康熙把皇位给了雍正,他应该想到胤禵手握大军,会对雍正构成严重的威胁。或者说,雍正一定会忌惮他,打击他。那么,康熙为什么没有做相关的预防和协调措施呢?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戏剧点,或者说有这么多的疑点。因此,这一个历史桥段,不仅在历史上被反复演绎,而且也被多次解读。不过,虽然有解读,依然没有一种让人非常信服的说法。
(胤禵)
那么,究竟为什么康熙会有这样的做法呢?康熙当初在封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的时候,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几个问题,我们可能没有看明白。
一是康熙给予胤禵隆重的出征礼仪,可能不是表明要传位给他。
康熙给予胤禵十分隆重的出征礼仪,这样做,可能并不是为了要传位给他,而仅仅是为了让军队重视他。毕竟胤禵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他只是一个小白。这样一个小白,在军队里的威望肯定是不高的。既然要让他带兵打仗,如果他的威望不高,那么,很可能他就把军队指挥不动。所以,康熙才会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他。如果说是立威的话,也是在边关将士那里立威,不是在朝廷中立威。
事实上,这个说法并没错。当时康熙还反复叮嘱,让边关的将士们要重视胤禵,就当是自己御驾亲征一样重视。
可惜的是,朝野上下却把这件事,解读为这是要传位给胤禵的表现,这明显是一种误读的表现。
(雍正)
二是康熙还没有考虑传位的问题,或者说他那时候还没确定。
康熙一直非常害怕考虑这个问题。毕竟他的儿子们,曾因为这个问题打得头破血流。而且一旦提这个问题,确定了哪个儿子当皇位继承人,便意味着,这个儿子在皇位上会对他构成威胁。朝中大臣会觉得他已经年迈,因此提前谋夺他的皇位。那样一来,他的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确定太子。
三是康熙确定雍正为皇位继承人,是他在病入膏肓的时候。当他生病很严重的时候,由于看到了雍正跑前跑后伺候他,因此他非常高兴,觉得雍正是一个最好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才传位给他。
他在传位的时候,也没有过多思考胤禵会不会对雍正构成威胁的问题,他肯定觉得这种威胁是不存在的。同时,他也没想到过雍正会为难胤禵。毕竟他从来没有过要传位给胤禵的心思。可以说,正是因为他没有过这样的心里,因此才不会想到,雍正心里非常忌惮胤禵。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康熙让胤禵出征时给予他极高的规格,只不过是想让他在军队将士及边关官员面前立威,与传位没有任何关系。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