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把优化服务铭刻在关徽上

2020-10-14新闻5

把优化服务铭刻在关徽上

济南海关关员对隔离场内的种牛进行卫生检疫。图 / 济南海关

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开拓新模式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帮助辖区企业化危为机,济南海关支持辖区企业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模式,营造新业态,释放新产能。济南浪潮云海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是济南海关辖区一家加工企业,位于济南综合保税区内,从2019年年底开始,受疫情影响外贸订单急剧萎缩,企业面临停工停产的窘境。

针对浪潮云海公司业务特点,济南海关对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海关总署相关文件要求,指导公司办理了委托加工账册,开始尝试“委托加工”业务模式,很快接到了国内计算机制造项目的新订单。随着市场回温,委托加工的订单越来越多,公司逐渐成为济南综保区内的龙头企业,年产计算机可达24万台。

订单激增本是好事,却也给公司添加了新的困扰。计算机制造项目生产料件品种多、品牌杂,目前使用的进区料件“一批一报关”模式需要整理大量单据,自己报关人力成本高,委托报关经营成本高,公司外贸部为此焦头烂额。而且,随着业务量进一步增长,企业更加担心后期管理效能和通关效率。

企业的堵点就是海关工作的着力点,针对浪潮云海公司面临的问题,济南海关迅速召集业务专家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取“分送集报”模式,即企业无须“一批一报关”,而是用一张申报单对企业入区料件进行总量控制,每次用出入库单进行登记,每月进行一次汇总申报即可,可大大节约通关时间和报关成本。

2020年7月1日,“分送集报”模式在浪潮云海公司试运行,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料件入库单就可成功上传并通过。据测算,采取“分送集报”模式后,料件实货从申报到入区可在20分钟内完成,通关时间节省50%以上,报关成本下降40%,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借助这一模式,从7月1日到8月15日,该公司入区料件总值达6150.1万元,是2020年前6个月的1.5倍还多,企业发展呈现“加速度”。

革新挖潜,促进企业释放新潜能

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以下简称“隔离场”)是用于进境动物隔离检疫的场所,对保护国内畜牧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内肉类消费量的逐年攀升,众多隔离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对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来说,每年的入场动物批次决定了该场地的利用效率。那么,隔离场一年可以用几次呢?以种用动物隔离场为例,根据《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每批种用动物隔离期需45天,检疫出场需15天,两批之间需间隔30天(用于备场消毒等),一年365天,算起来就是4次。

没错,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问题,然而也仅仅代表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无法保证一个周期结束后场地符合入场条件;另一方面则是无法确保两批进境动物做到无缝衔接。因此,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种用动物隔离场每2年仅能入场5批动物,平均每年2.5批,距离理论值“4”差距很大。

“原来完成30天的清场消毒后,海关监管人员要对场地进行现场验核,符合隔离动物检疫条件后才能签发《隔离场使用证》,这至少需要1周以上的时间。”潍坊国际畜牧产业园种牛隔离场负责人戴明浩说,“有了《隔离场使用证》才能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而许可证又是我们在境外购买种牛、开展境外隔离的必备凭证,拿不到许可证,后续工作就无法开展。”

对动物隔离场企业来说,效率决定效益,尤其疫情期间,甚至出现多进一批就盈利,少进一批就亏损的局面。针对企业遇到的难题,济南海关组织专业人员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分析隔离场使用周期影响因素,寻求破解办法。

“办理《隔离场使用证》的时间节点是压缩隔离场运转周期的关键点,我们决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办证时间前移,在上一批种牛在场的情况下,企业可直接凭证开启下一批种牛的进境流程,宁让牛在境外等场,不让境内场空等牛。”济南海关口岸监管处场所监控科科长冯强说。

同时,为了防控风险,济南海关一方面加强企业信用培育,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与企业达成监管协作机制;另一方面将“一步验核”改为“两步验核”,第一次实地验核合格签发《隔离场使用证》,动物进场前开展第二次验核,确保场地符合进境动物检疫要求。

就这样,理论上的数值变成了现实。济南海关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了种用隔离场潜能,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敢想敢试,助力企业获取新动能

山东凤祥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是济南海关辖区一家禽肉加工企业,2017年8月,该企业从欧洲进口了一套生产设备,共计39台,价值4500余万元。鉴于该批设备属国家鼓励进口的先进设备,济南海关依法为其办理了减免税手续。

但没想到的是,由于设备进口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融资却遇到了困难,企业运营开始捉襟见肘。

“再先进的飞机如果没有了燃油的推力,也会失速坠毁。”企业负责人刘志光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描述了自己遇到的困境,“如果我们想融到资金,手里最优质的抵押物就是这39台减免税设备,可按照原有规定,手里攥着金疙瘩却当不了钱花。”

他口中的原有规定是指海关对减免税设备的监管期限,只有满3年才能解除监管,监管期内如果变更设备所有权,必须先补足税款。而对企业来说,这笔税款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山东凤祥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信誉一直优良,我们很乐意与企业开展合作,也相信他们会成为我们的优质客户。”北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刘健说道。

企业有诉求,融资租赁机构有意向,中间却隔着一条“鸿沟”无法跨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济南海关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基础上,决定大胆尝试架起“桥梁”,解决企业难题。

守住监管底线,服务企业发展,就要敢想敢试。济南海关组织关区减免税专家、融资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企业对减免税融资租赁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广泛征求法律意见,制定了《济南海关减免税货物融资租赁操作规程(试行)》,厘清减免税货物融资租赁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及货物处置原则,明确海关、企业、融资租赁机构三方权责和义务。同时,积极推动银行为减免税融资租赁单独设立授信额度,扩大融资规模;指导企业以叠加关税保证保险方式为融资租赁提供担保,降低融资成本,实现优惠政策“1+1>2”的效果。最终,该项改革试点于2019年年底落地,企业共收到减免税租赁放款4109万元,极大缓解了流动资金压力。

2020年8月8日,此次试点涉及的39台减免税融资租赁设备满3年监管期,随着《解除监管证明》的出具,解除监管手续办理完毕,标志着济南海关圆满完成对这批设备的监管职能。与此同时,靠着这笔来之不易的融资,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新动能,2020年前8个月,该公司进口监管货运量1.54万吨,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28.81%、27.92%;出口监管货运量2.5万吨,货值5.7亿元,居全国同类企业首位。

文 | 张丽媛 郑保国

(济南海关)

把优化服务铭刻在关徽上

文章来源于《中国海关》杂志9月刊

编辑:常相婧

发布:高扬

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