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万达这次能度过危机吗 万达危机说明了什么?

2020-07-21知识9

万达危机说明了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天阅商业评论(评论员:puppy)想说万达应该已经惊险的度过危机了!关于万达的危机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16年9月20日,登陆港交所637天的万达商业正式退市了,退市后万达将推进其在A股的IPO。在万达签署私有化项目披露书中显示,如果万达商业在退市满2年或在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够在A股上市,万达集团将以每年12%的单利向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以每年10%的单利向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我大体做了个估算,万达商业2015年底净资产规模在1800亿元左右,王健林直接和间接持有股约62%,也就是说如果万达商业没有完成上市承诺,那么万达集团需要支付至少400亿元的现金,退市承诺也给了万达非常大的压力,万达的危机也逐渐开始显露出来。为什说现在万达基本度过危机了呢?我们来看一下王健林的自救过程:1、2017年7月19日,万达、融创、富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商业将77个酒店转让给富力地产,将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转让给融创,两项交易总金额637.5亿元。2、2018年1月29日腾讯、京东、苏宁、融创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这意味着什么呢,直接为万达减少了上百亿的负债。通过这两次大刀阔斧的转让,。2020年这场疫情带来的影响,对传统企业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020年这场疫情,让经营者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传统企业大都是没有和互联网接轨的企业,也就是无法开展线上业务,这次受影响最大。这次疫情给传统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正常的现金流,被迫中断,造成资金紧张传统企业意味着按照传统的商业模式运转的,就是都是主动收入,只有生意系统正常运营,才有收入。一旦停止运营,几乎是没有任何现金收入的。这是传统企业商业模式的特征。传统企业及时不能正常运营,但与一部分固定的费用开支必须要用现金偿付的。比如房租,人员基本工资,贷款利息等等。这些事必须要按月偿付的,一旦中断偿付,就会严重影响下一步的经营。不能开工,就没有现金流。但还必须现金支付固定的费用。意味着传统企业必须要靠原有储存的现金,度过这段疫情。而这次疫情造成不能开工的时间较长。特别是一些行业,不允许提前开工的传统企业。储存的现金流,无法应对疫情的延期造成的损失。所以,这次疫情造成传统企业的资金紧张,是最大的影响。二.传统企业的正常复工,人员到岗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生产对于一部分在疫情期间无法按期支付工人工资的传统企业,企业工人生活的需要。会考虑到条件好的企业,或者自谋出路。这样对于一些。万达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还管用吗? 只是商业模式的改变,现在万达的方向不一样而已,标题只是另一个表象而已? ?为什么王思聪最近没消息了? 因为要低调做人啊!万达最近的各类负面新闻就不用多说了,被点名批评,遭股债双杀,正在疯狂抛售资产度过危机,最近又卖掉马竞的股份,入主大连足球队,正在逐步的挽回自己的形象。详细的可以去看兽楼处-兽爷借用包邮区发表的那篇文章,虽然有人说写的不合理,不过我感觉写的还蛮真实的。王思聪作为万达的公子爷,还算的上年少有成,又不像那些坑爹的弱智,在这种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肯定要低调做人啊!要是万一因为某件事被盯上 那就。因此最近没有王思聪的消息也就很正常了。万达危机说明了什么? 一个企业,有得意的时候,必然也有失意的时候,这是规律,无法逃避,万达在房地产大潮中,做得风生水起,俨然是个“弄潮儿”。如今遇到一些危机,也不奇怪,无非是落入了很多人都会落入的一个误区,那就是“在一个领域里成功的人,都会莫名其妙的自信自己会在所有领域都会成功”。我们只能看到王健林2017年的报告,所以好多的所谓“分析”只能是猜想。但是,我认为如果万达是一个有抗打击能力的企业的话,那么在这种“危机”面前,只要是放下“盲目自信”这个麻烦,度过危机应该不是问题,毕竟,万达是经历过风雨的作为万达股东之一的王思聪,将会如何度过此次债务危机? 王思聪可以通过他手上的普恩公司获取经济来源来度过债务危机,其实还是要看万达集团能否自己解决债务危机,如果万达集团能够自己解决债务危机,那么王思聪将万达集团的股份拿出去售卖就可以解决这次债务危机。这次的王思聪债务危机其实可以说是万达集团的债务忘记,由于王健林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万达集团面临债务危机,并且银行追查万达的账户,并且清空了万达的债卷,然后万达集团开始卖本模式来试图缓和下债务危机,开始低价售卖万达产业。但是也导致了股东对万达的信心,纷纷开始退出万达集团的股份参与,然后又连锁反应导致股市的大量减持,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经济一样的变化,导致万达集团的处境更加危险。而王健林则对外开放万达集团的股权,并且成功吸引了投资者。2018年1月时,腾讯联合京东,苏宁,融创投资了340亿,收购了万达商业大概14%的股份。这样做虽然为万达集团缓了一口气但是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王健林依然背负着众多债务,并且他将自己所有身家都转换为现金也只是还掉了一小部分,并且他在退出港股的时候发现万达商业的市场值竟然比净资产还低,这无疑是破灭了王健林的一个希望。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达集团在未来市场的估值还是很。万达危机说明了什么? 2017年是万达比较关键的一年。从目前的情形看,万达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2018年还有一个坎。为什么说万达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万达最困难的时刻,是2017年中遭遇股债双杀的阶段,但王健林凭着商人的敏锐嗅觉和军人的果断作风,实行壮士断腕,果断处理资产,高调宣布转型,所以,万达应该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刻。但2018年,万达还有一个坎,就是回归A股的对赌协议将在8月份到期,如果在此日期之前不能顺利回归A股,将赔偿巨额损失。能不能过这一坎,老王恐怕要谢天、谢地、谢人。万达一年半抛售千亿资产,为何三个月又投2350亿轻资产? 腾笼换鸟,万达这两年开始史无前例的大转型,抛掉商业地产、百货,酒店等一切能抛掉的重资产项目,然后回笼资金,快速切入商业管理、旅游,医疗养老等轻资产行业。万达,大规模的头部企业如此决绝的转型,王健林雷厉风行的作风可见一斑。不只是刮骨疗伤,更像是换头术。一转身,万达,已是“面目全非”。其实,对商业地产、酒店、百货等业态的囚徒困境,王健林看的很清楚,这一刀切下去,换来的是万达的新生。犹如IBM当初抛弃个人电脑,转型服务。在你还沾沾自喜买到了便宜货时,人家已经轻装上阵,拥抱了未来。目前,新的万达露出端倪,商业管理、文旅、体育、医疗健康养老,构成了万达新的商业版图。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谁能想到,当初的被迫转型反而成了万达重新崛起的背书,从首富到“首负”,或许有一天,王健林会王者归来,再度冲击首富的“铁王座”。万达从2017年到现在一共卖了多少资产? 笔者粗略的统计了一下,到现在,万达通过出售一共回收了1150.64亿元。具体出售项目见下方:1.北京万达嘉华等77个酒店以199.0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富力地产;2.万达所辖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卖给融创,交易金额为438.44亿元;3.万达商业出售14%的股份给腾讯,苏宁、京东、融创,交易金额为340亿元;4.阿里巴巴出资46.8亿元、文投控股出资31.2亿元,成为万达电影股东;5.万达出售持有的马竞股份,预计套现5000万欧元;6.万达以41亿港元出售英国房地产项目“伦敦ONE”;7.万达以11.3亿澳元(58亿人民币)出售澳大利亚两项目。至于说负债率下降了多少,这个没办法估计,因为出售的一些资产并不属于上市公司,并没有发布相关的数据。但是万达应该已经度过危险期了。这个可以从王健林近期的讲话中看出来。2月份,大连万达集团举行2018年新春团拜会,董事长王健林宣布:万达已经基本度过了危机。看来这些资产大甩卖还是起来作用了。还有多少资产可以卖,笔者认为万达海外的资产都可以变卖,这个就多了去了。下面就列一些王健林这些年收购的一些大项目,这些资产应该都已经增值了,所以后续售价肯定会更高。One Beverly Hills项目 收购价:12亿美元美国Vista Tower地产项目 收购价:9亿。万达在15个月内减掉了2158亿元的负债,切实做到降杠杆,大家怎么看? 在连房地产老大万科都在喊“活下去”的时候,万达却悄无声息的减掉了2158亿元的负债,说明老王的眼光还是有独到之处。昨天看到一个数字说我国的房产市值已经相当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这个惊人的数字说明了我国房地产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天花板。房地产企业继续靠负债来支撑快速发展以及难以为继。高杠杆的作用,就是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反过来说,在市场迅速萎缩的时候,高杠杆则是致命的。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看到了天花板,所以在开始逐渐去“地产化”。万达早就开始在走轻资产之路,所以出售旗下重资产是万达既定的政策,只是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地产的寒冬,最重要的是活下去而不是首富的名号。所以万达的举措是明智的。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万达酒店#万达one#万达#万达商业#债务危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