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一起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是如此的浪漫和逍遥。他们在这一段求道之旅中,培养了深厚的友情。说好的是朋友,那就是一辈子的朋友,哪怕少一分、少一秒也不行。
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雕塑
可是他们最终没有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在无常的世事之下,三人从朋友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许在他们变成陌生人的那一刻,三人也曾反问自己:朋友一场,何至于此?
朋 友
李白得到太子宾客贺知章一句“谪仙人”的美誉之后,瞬间成为了大唐最炙手可热的网红人物。不久之后,唐玄宗召见李白,李白犹如脚踩祥云般的狂笑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影视作品中的李白
可是性格豪放不羁的李白怎么可能在错综复杂的官场待得下来?官场是需要城府的,李白是不适合官场的。没过多久,脚踩祥云的李白跌落云端。他狼狈地带着朝廷给他的最后一丝体面:数额不大的赠金,被赶出了长安。
而此时的杜甫刚刚回到洛阳,在此之前他北游齐、赵,释放落第的沮丧心情。他曾登上泰山,作了一首《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风光
年少的杜甫像极了李白的样子,他也曾豪放不羁过。换句话说,杜甫性格的底色跟李白其实是一样的。当李白离开长安,来到洛阳时,他与杜甫相遇了。而他们起初的友情是建立在杜甫对李白的崇拜之上的。
那时的李白虽被赶出长安,但已经名满天下。而杜甫在唐朝一直是无名的角色,杜甫真正名满天下的时候,已经是宋代的事情了。所以说他们起初的友情是不平等的,杜甫仰慕李白,李白对这位粉丝却没有什么感觉。
在二人交往一段时间后,李白逐渐转变了自己对杜甫的看法,两个人渐渐成为了好朋友。那时的他们同游洛阳美景,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
醉眠秋共波,携手日同行。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李白杜甫同游
男人之间友情最好的样子大概就是像李白和杜甫这般,一起喝酒,一起同睡。
不久之后,李白邀请杜甫一起北渡黄河,朝谒圣地王屋山。李白和杜甫就此踏上了找仙人、寻仙草、炼仙丹的旅程。
而此时的高适躬耕于宋中,他的未来一片迷茫。李白和杜甫与高适在梁园不期而遇,三位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人就此一起相伴同游。他们北涉燕赵,南去淮泗,往来于齐鲁之间,四处都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个怀揣不同梦想的人没有一直相伴走下去。李白继续南下吴越,去追寻偶像谢朓的足迹。杜甫赶往长安,准备搏一条入仕之路。高适前往西域从军,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决 裂
三个人在分离之后,基本没有再见面。因为接下来迎接他们的,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拐点——安史之乱。
李白带着妻子宗氏一路南逃避难,隐居于庐山。杜甫投奔肃宗,结果被叛军押回长安,与他一同被关押的还有诗人王维。杜甫因为没有名气,不久便被放了。而高适一路跟随唐朝军队出生入死,深受肃宗器重。
当肃宗在北方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已经动摇了玄宗手中的皇权。玄宗为了制约肃宗,暗中授意永王李璘与肃宗进行对抗。永王于是三顾庐山,邀李白相助,毕竟李白的名气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唐肃宗画像
李白头脑一热,就进入了永王麾下。而肃宗对永王的一举一动看得一清二楚,连忙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随时准备应对永王的兵变。
不久之后,永王发动兵变,李白为此专门写了一首《永王东巡歌》: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李白的诗句豪气冲天,永王在战场上却一败涂地。当永王动兵的那一刻,早有准备的高适率领军队,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江东节度使韦陟三面合围永王部队,一战就将永王击溃。兵败之后,李白被关进了监狱之中。此时的杜甫被困长安,无法得知李白的消息。而高适身为这场战役的参与者,当然知道李白被关入大牢。
唐朝玉门关遗址
可是高适没有看望李白一眼,更别说出手搭救了。李白在狱中为了寻求高适的帮助,让一名秀才给高适带了一首诗,名为《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面对李白的请求,高适选择了沉默。甚至当李白妻子宗氏亲自来到高适府邸求见时,高适也选择避而不见。
高适是大唐名将高侃之孙,他如果搭救被称为国家叛徒的李白,他又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即使他出手搭救,那也无济于事,甚至没有救出来李白,反而将自己也搭进去。因为对于封建王朝而言,叛变是皇上不可触碰的底线,不会因他高适一人的意见而改变。
对于李白寻求高适帮助这件事,我想他们双方最终都会理解对方的。但是在感情中,许多事情就算得到完美的解释之后,仍然会在双方心中留下一根刺。这根刺让李白和高适注定成为陌生人,再也回不到曾经的友情岁月了。
朝廷最终将李白流放到夜郎,不久之后,朝廷大赦天下,李白乘船返回家乡时,作了一首《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发白帝城
得知李白被释放的杜甫,动情地写了一首《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由此可知,当时唐朝所有人都想杀掉李白,唯有杜甫还默默站在李白的身后。可是此时的李白却不再相信友情了,因为高适的做法早已让他凉了心。他虽然不怪高适,可心中的感情也早已消逝了。
重获自由的李白,再也没有去找过杜甫和高适,高适和杜甫尚有一些来往。高适在蜀为官期间,经常给杜甫送来一些财物。可是二人虽同在蜀地,却从未见过面。在他们三人的心中,可能都有一根一生也无法消磨的刺吧。
一杯酒,一辈子
他们虽然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可是当李白去世的时候,杜甫和高适会痛哭。当高适去世的时候,杜甫也会痛哭。
原来在这人世间,有些朋友渐行渐远,但是从未离开。
作者:钟一 |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