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象棋处理残局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旗鼓相当的话,车马兵士象全对车炮双士的残局时,车炮是不能胜车马兵的,但车马兵就有偶胜车炮士相全的可能,前提是必须占优势。通常,这基本都是和期。只要炮尽快换马或吃掉兵,就和定了。下残棋靠的是[耐性和沉着],锻链耐性的方法有不少,但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默看”《江湖棋局》和“默看”全国棋赛的书。我以前年轻时,有时候就“默看”。默看的意思是—把胜的一方作为自己,但前提是要后手。比如,许银川先手负柳大华,那么你就执柳大华的子。在复盘过程中,你把柳大华的谱遮住,当你想了半天落子后才移开棋谱对照。比如,许银川第一步走[炮二平五],这个炮二平五你当然要看谱的,但却不能偷看柳大华的第一步的谱,如此类推。开局可以先对著谱,问题不大。比如:许银川先手[红炮二平五],柳大华则[黑马八进七];[红马二进三][黑马二进三];[红马八进七][黑象三进五];之后,你就不能看柳大华的谱了,就要开始“默看”了。这样的训练既可以提高棋艺,又可以提升耐力。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从开局到中局到残局都是“柳大华”,而且是胜方。我十六七岁学象棋除了看高手下棋,就是默看棋谱。二十岁时,有幸与杨官麟的徒弟,曾经得过全广州。
如何快速提高象棋水平? 2017年9月,第一次升入业四;2020年2月,第一次升到业八。简单分享这两年半的学棋思路,供各位棋友参考。
下象棋,棋子的价值是什么意思? 谢邀。在象棋中,我认为棋子的价值有以下2个方面:第一,静态可量化的价值如下图,“车”的评分是10分,“马”的评分是4~5分(开局4分,残局5分),“炮”的评分是4~5分(开局5分,残局4分),“士”、“象”、“兵卒”(过河)的评分是2分,没过河的“兵卒”是1分。所以,从打分来看,象棋中棋子的价值从高到低排行为:车、马炮等同、士象等同、兵卒。第二,棋子之间进攻与防守的价值从棋子进攻的角度,比如一个车(10分)大于马炮(8~9分)、双马(8分)、双炮(8分),略等同于马炮兵(9~10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下棋的一方没有攻势,我们一般不建议“一车换双”,即一车换双马、双炮、马炮,一个车的价值比马炮两个大子的价值要高些。从棋子防守的角度,比如一个车(10分)对士象全(2士2象,8分)、炮双象(8分)、双士双卒或者双象双卒(8分),一般情况是和棋。综上,象棋中棋子的价值是一个评估棋局胜负和、优劣好坏的重要参考之一,我们如果了解并掌握棋子的价值,就可以在下象棋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让棋局导向我方有利的方向去发展。
象棋残局的概念 因为马炮兵残局,在实践中最为常见和实用,象棋的残局,好似足球对抗中的临门一脚,能否把球射入球门,需要有深厚的功力作为底蕴,所以研究并掌握残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棋局抗衡中,由于局过渡到对自己更为利的残局中去,众所周知,一局棋不管共开局和中局如何,最终都要由残局来决定胜负,如何,最终都要由残乙来决定胜负,所以,残局在一盘棋中的地位也就不言喻了。就是下到最后没几个子的时候的布局。
各位棋友,象棋残局中有哪些必胜、巧胜,弱势收和的规则,拿来大家分享一下如何? 首先说,题主所说的象棋残局中所谓的必胜、巧胜,弱势守和等,只是在象棋形成残局的时候根据以往的大数据经验对可能的胜负情况所做出的快速预判,并不是什么规则。这只是源于大数据的共识,是根据大量的对弈结果而总结出来的。在中国象棋中只要没有触及到行棋规则或时间限定,对残局胜负的预期情况是没有任何强行定义的相关规则的。另外,经常看到或听到什么必胜什么或者什么必和什么等说法,其实是不严谨的,在中国象棋的术语中也没有这样的说法。常见术语有以下几种:【例胜】实用残局结尾时,攻方可以必胜守方,称为“例胜”。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按照以往的惯例来判定,此局最终的结果为攻方必胜。需要注意的是,例胜的官方定义实际上是攻方必胜的。例胜即为必胜,所以它与巧和是互相排斥的,如果同样的子粒变换成不一样的布局有巧和的可能,理论上说就不能算为例胜。但在实际中,很多归为例胜的残局其实是包含例和或巧和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所说的例胜和理论上所说的例胜并不是一回事。理论上的例胜是攻方必胜,实际上的例胜很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必胜。比如:单车兵对单车,是例胜,即使走成下图变成了老兵,也可以用老兵收山的定式,依然是例胜。但如果换成黑方的。
关于象棋中残局的由来、你对残局的看法和见解? 一局棋分为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但这种划分并不像数理概念那样有明确的标准来界定,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残局是决定一局棋最后胜败的阶段,因此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