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你以为古代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人们就无法证明我就是我了?非也

2020-07-21新闻16

历史总是会留下痕迹的,不管是人物故事还是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东西,都会留下痕迹,让后人不断去研究分析,从而了解到前人的智慧与能力,并且通过这些简单的研究,更加清楚明白古人的一些生活情况。

正是因为历史有迹可循,所以很多东西的发展,实际上都是有着一定的传承性的,比如我们今天身份证的发展,实际上也有着传承性。你以为古代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人们就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是自己了么?那你就太年轻了,实际上古人的智慧比我们想象得要多。

虎符的由来

相传最早的类似于身份证的东西就是虎符,当时姜子牙为了能够更好管理军权,从而发明了这么一个东西,虎符顾名思义也就是一个老虎的形状,不过这个东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皇帝拿着,另外一部分由控制兵权的大将拿着。

倘若皇帝或者大将任何一方想要调动兵权,都需要拿着虎符去交接,只有两半虎符能够符合,才能交接兵权,要不然都是不允许的行为,也许我们在看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电视剧的时候,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不过这个时期的虎符,是一种权力和兵权交接的象征性东西,与身份证还是区别很大的,因此到了秦朝时期,商鞅变法对身份证明这个东西进行了一定的规范统一,根据目前的史料记载来看,商鞅应该就是最早产生身份证明思想并且去落实的人。

商鞅的身份证与之前的虎符是不一样的,他的身份证叫做“照身帖”,这种身份证是用一块光滑的竹板,上边刻上使用人的头像以及籍贯信息,这种证件由官方同意发放,普通百姓是不能自制的。

“照身帖”的用途与今天的身份证十分相似,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比如你去住宿的时候,必须出示“照身帖”,要不然店家不会给你住宿,要知道当时商鞅变法后的连坐法是十分严厉的,人们根本不敢徇私枉法,要不然可能被诛十族。

正是在如此严厉的背景下,“照身帖”的用途变得更加广泛,只要没有“照身帖”,不仅没法住宿,还是彻底的黑户,不管去到哪里,都没有人敢收留,而且只要被人发现一个人没有“照身帖”,就会立即举报,这样一来,那些犯罪分子,根本逃不过纠察,比如后来的商鞅自己就验证了“照身帖”的厉害性。

当商鞅被秦惠文王迫害的时候,他到处出逃,结果因为自己没有“照身帖”,没有人敢收留他,无奈之下,商鞅只能举兵谋反,谋反失败后就一命呜呼了,真是有些讽刺之意啊!

身份证的发展史

按照正常的规律,后来的朝代应该会延续“照身帖”制度,继续用来管理人员身份信息,可是历史的发展往往很有趣,“照身帖”只是在秦朝短暂出现过一段时间,秦朝之后,虎符继续成为公民的身份证明。

只不过虎符经过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出现了鱼符、龟符等,鱼符实际上就是和虎符类似的,只是因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名叫李虎,为了避讳,才将虎符改名为鱼符,在功能方面,鱼符也比虎符要复杂很多。

鱼符不仅在材质方面很有讲究,官衔不同,鱼符的材质也是不一样的,亲王以及三品以上的官员,鱼符使用黄金所做,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用银子做成,六品以及六品以下的官员用铜做成。

为了更好地管理鱼符,当时的官员还会专门制作一个漂亮的鱼袋来装着鱼符,上朝的时候,只要看官员的鱼袋和鱼符,就能分辨出来官员的品级大小,这是十分方便的。到了武则天时期,武则天将鱼符改成龟符,功能与作用类似,只是因为有了龟符的存在,后来出现了“金龟婿”这个词语。

宋朝时期延续了唐朝的鱼符和龟符制度,只是这个时期没有使用鱼符或者龟符,只是使用鱼袋,根据鱼袋颜色的不同,就可以区分大臣的品级,这相比于唐朝时期的鱼符和龟符,似乎要粗糙了很多。

到了明朝时期,继续完善身份证信息,这个时期采用的身份证是牙牌,就是用象牙做成的一个牌子,上边写上官员的姓名、职务以及所在部门,相比于之前唐宋时期的鱼符和龟符制度,牙牌制度已经要成熟很多了。

不过明朝时期的牙牌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就是这个牙牌不是对所有官员都适用的,它仅仅是发放给那些经常上朝的官员,只要官员退休,牙牌就要上缴国家,毕竟材质可是象牙以及兽骨等贵重物品,可不能轻易给人,从这个牙牌制度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待明朝官员确实比较抠门啊。

到了清朝时期,身份证明就比较多了,比如清朝时期的帽子文化就是对人们一种身份的证明,我们经常会听到“红顶商人”这样的说法,在清朝时期,可以根据帽子上的顶子来区别这个人的身份。

一般一品大员和一些有特殊贡献的人,才会拥有大红顶子,比如胡雪岩就被慈禧赐予红顶;普通秀才等人只能用铜顶,一般老百姓则无顶,这就是清朝时期的帽子文化。

当然,这种帽子文化还不能清楚表明一个人的具体身份信息,仅仅只是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阶级,因此清朝还有另外一种更加详细的身份证明,那就是腰牌。清朝的腰牌已经发展十分成熟,基本与现在的身份证接近了,上边除了有姓名、年龄、职业、部门之外,还有对这个人的外貌特征描写,比如身高一米九,麻子脸之类明显的描述。

这样的身份证明,在人员流动不明显的古代来看,已经十分成熟先进了,基本上去到一个地方,只要说出姓名、年龄和外貌特征,八九不离十能够找到这个人。

结语

任何东西的发展,都是有历史过程的,简单的一个身份证,也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才逐渐完善,也许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好事多磨,不仅针对的是一个人,也针对一个时代!

#商鞅变法#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