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滨海县农业结构调整“调”出一片新天地

2020-10-14新闻6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滨海县农业结构调整“调”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交汇点

交汇点讯 突出“12345”五大目标任务,主要粮食种植面积200万亩、产量100万吨、出栏生猪80万头,规模流转经营20万亩以上,新招引农业项目30个,创成省市农业园区4家,新增特经作物面积5万亩……今年以来,滨海县坚持“打基础、扩基地、建载体、促融合、造景点”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调什么”“怎么调”“如何调”,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布局设点,系统谋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出一条富民增收新路子。

滨海县今年农业结构调整突出“12345”五大目标任务,其中“1”就是实现一个目标,即全年主要粮食种植面积200万亩、产量100万吨、出栏生猪80万头。“2”就是规模流转经营20万亩以上。“3”就是新招引农业项目30个。“4”就是创成省市农业园区4家。“5”就是新增特经作物面积5万亩。我县围绕打造三大片区、四大主导产业以及四大特色产业、“一河一路一环”,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村、细化到项目,做好产业规划、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基础配套、宣传推介、资金调配等工作。

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面积增减,而是要注重唱地方戏,念特色经。滨海县渠南片区重点发展优质水稻、水生蔬菜、水产养殖“三水”农业,打造20万亩优质食味稻米基地,万亩水生蔬菜基地和射阳河、篆河万亩现代渔业基地,发展杞柳等特色产业。黄河故道片区重点发展林果特经、四青蔬菜、白首乌等。渠北片区重点发展特色杂粮、蛋白桑、山芋等特色产业,逐步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区域经济。该县各镇(区、街道)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和县总体规划,依托群众种养习惯、市场消费趋势,明确1—2个主导特色产业,辅以1—2个换茬、搭配的产业,瞄准主导特色产业深耕细作,突出品牌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滨海县农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是“打基础、扩基地、建载体、促融合、造景点”,充分考虑当前以及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统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眼长远发展,瞄准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布局规划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各镇(区、街道)和村(社区)围绕三到五年镇镇建成万亩农业示范园、村村建成千亩示范基地的目标,布局生产基地,打破村组和镇域界限,连点成线,抱团发展,由小变大,向规模要效益。结合朗坤农科园在全县布局10个示范点,示范推广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充分发挥农旅·朗坤农科园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物联网建设,全力推动农机向智能化发展,以机械化带动基地建设。

陈涛镇冬瓜田头销售亩利润约1000元,加工处理冬瓜糊后利润可达1500元左右,冷藏3个月后错峰销售,亩利润可达3900元。这仅仅是初加工,冬瓜糊加工成月饼等食品后价值就会更高……滨海县打破结构调整仅仅是调一产、建基地的思维束缚,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积极招引一批与本地产业配套的农业项目,壮大现有产业基础;鼓励引导现有的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弥补薄弱环节;加大食品加工企业和生产项目的招引力度,构建农头食尾的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价值链留在本地。做好冷链物流、冷库仓储的项目规划布局,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以农批市场为窗口,完善农村物流网点建设,拓展村级网店农产品直销、网订店取、订单生产等服务方式。

滨海县将土地流转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实行挂图作战,做好计划到田块、责任到人头、进度到时点,确保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有序推进。成立农业项目管理办公室,对全县农村集体资产、土地资源、产业布局等进行摸底调查,建立项目库,编制农业招商推介手册,开展组团招商,以项目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围绕本地主导特色产业、种苗繁育、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专业化服务等,开展全方位、全产业链的招商活动,做大做强主导特色产业。以项目化管理方式,明确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措施、节点和责任“四个清单”,将土地流转、主体落实、设施搭建、茬口安排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滨宣 侍甜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