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利企便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既是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10月13日,淮安经开区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聚焦营商环境建设,再次全面吹响营商环境建设“集结号”。
“集结”号声不断。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经开区始终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创新实施疫情最小单元化防控模式,探索跨行业“共享员工”,发放“速易贷”中小微企业贷款2.345亿元,兑现惠企政策资金2.3546亿元,为现有企业及时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坚定了一大批客商的投资预期和发展信心。截至目前,经开区成功签约总投资50亿元鹏鼎高端智能制造、总投资50亿元鑫盛丰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亿元项目28个、总投资175.08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开票194.49亿元、同比增长1.88%;实际到账外资1.12亿美元、同比增长 83%。
如何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以营商环境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着力打造“公平、诚信、法治、高效”的营商环境,给客商以可预期的未来,推动经开区“二次创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淮安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何栩说,在具体工作中,将切实做到四注重、四持续。
注重早谋先动,在高效组织实施上持续发力。在全市各园区平台中率先成立营商环境优化办公室,形成营商环境建设统筹推进、督促检查、考核评价“三合一”工作机制。2020年,首次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对11项、43个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任务分解,进一步压实责任、凝聚合力。健全制度体系。今年年初,经开区集中出台项目审批流程优化、人才引进、企业服务等多项硬核措施,发布《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十项措施》,扎实开展涉及市场主体政策性文件清理,全力护航营商环境建设。同时,还加强培训学习,推动视野拓展、能力提升。
注重目标引领,在内涵丰富提升上持续发力。以公平为根本,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充分维护其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打造活力开放的营商环境;以诚信为基石,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办好事、解难事,打造安心放心的营商环境;以法治为保障,强化依法行政理念,加大对客商合法利益的保护力度,打造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以高效为追求,深化“2330”审批改革,真正让企业少跑腿、少烦心,打造方便快捷的营商环境。
注重精准施策,在真抓便企利民上持续发力。以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为契机,推动全部审批事项进大厅,实现“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推行线上审批“一表申请”至简服务模式;在“2330”基础上,全市首创“三证联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不动产权登记(土地)、工程规划许可)、交地即开工”的“1113”(一套班子统领、一份清单申报、一张表格联审、“三证”同时发放)项目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政务效能。同时,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在全市率先推进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出台企业服务标准30条,精准开展点对点挂钩服务。强化大数据运用,搭建“六通一云”(帮办通、问题通、政策通、资源通、产品通、资讯通、数据云)智慧服务平台,极大提高服务企业质量和效率。此外,还强化政企互动。举办“党政亲商双月谈”活动,打通联系和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打造和兴汽车、威灵电机、威博液压三个政商交往示范点。
注重协同推进,在维护良好生态上持续发力。出台《“不作为、慢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问责办法(试行)》,开展季度测评及年底第三方调查,强化跟踪问效,倒逼高效履职。坚决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同时,用好问责利器,对破坏营商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敢于亮剑、铁面问责。
营商环境建设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布会透露,下一步,经开区将继续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切实让网格数据动起来,让企业活力强起来,让干部作风硬起来,让营商品牌亮起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创新创业热土,为“二次创业”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
通讯员 杭卫东 陈洪伟 交汇点记者 陈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