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万般回首化尘埃 唯有青山不改的出处 元代春山秋水玉

2020-10-13知识4

人如秋水玉为神,品若梅花香在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品像梅花一样,香味从骨髓中发出,人就像秋天的水一样,有美玉一样的精神。出自:清代祁隽藻诗题未知原文: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巅。译文:人品像梅花一样,香味从骨髓中发出人,就像秋天的清水一样,有如同美玉一样的精神。骨气就像不老松一样,精神饱满。扩展资料:类似“人如秋水玉为神,品若梅花香在骨”以梅喻人的诗句1、《西江月·梅花》宋代: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译文: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2、《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

万般回首化尘埃 唯有青山不改的出处 元代春山秋水玉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茶的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

万般回首化尘埃 唯有青山不改的出处 元代春山秋水玉

万般回首化尘埃 唯有青山不改的出处 1、出自《二十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为明杨慎(号升庵)所作。明人所作词话,现存不多,短篇者有《清平山堂话本》中之“快嘴李翠莲记”一种,近年在。

万般回首化尘埃 唯有青山不改的出处 元代春山秋水玉

\

赵孟頫写的:青山吟全文

万般回首化尘埃 唯有青山不改的出处 一、2113出处:出自《二十一史弹词》,原名5261《历代史略十段锦词4102话》,为明杨慎(号升庵1653)所作。二、意思:一切往事都已过去,只有自己的本性仍然如昔。三、原文及意思:1、原文: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万般回首化尘埃,唯有青山不改。2、意思:乌指的是太阳,曾有太阳乃三足金乌之说。兔即玉兔,借指月亮。整段意思大致为,日月如梭,时间匆匆而过,一切往事都已过去,只有自己的本性仍然如昔。扩展资料二十一史弹词二十一史弹词,即《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为明杨慎(号升庵)所作。明人所作词话,现存不多,短篇者有《清平山堂话本》中之“快嘴李翠莲记”一种,近年在嘉定又发现明代中叶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十三种;长篇除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外,即此杨氏之拟作。图书简介全书分两卷,析为十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清平乐、点绛唇、定风波、蝶恋花等词调及诗数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攒十字的诗句,每段末了则以一诗一词作结。其十字句式乃源于元代词话及明代的宝卷,实为有清北方鼓儿词之句型。杨氏之作,开文人拟作俗文学之先例、乃有不少学者及文人加以评注、改作或续作。评注者有程仲秩旁注本;。

望穿秋水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

关于洛阳的诗词,你知道多少呢? 有关洛阳的诗词,小编整理了一下,大致有这些: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5.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王绩《野望》)6.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白居易)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唐·欧阳修)9.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拿。(唐·韩愈)10.香车倾一顾,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11.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唐·王建)12.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唐·韦庄)13.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唐·白居易)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宋·朱敦儒)1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唐·杜甫)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宋·司马光)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清·刘灏)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唐·欧阳修)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唐·武元衡)20.谁家玉笛暗。

白朴的《天净沙 春、夏、秋、冬》及意思 天净沙 春(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注解】飞红:指落花。【译文】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