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果树流胶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果树流胶会死树吗

2020-10-13知识3

果树流胶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谢谢悟空邀请,欢迎各位朋友加我关注并在留言区留下宝贵意见,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点赞。果树流胶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类型。非侵染性流胶病为生理性病害,发病原因主要是冻害、病虫害、雹灾、冬剪过重,机械伤口多且大引起生理性流胶病发生。此外结果过多,树势衰弱,亦会诱发生理性流胶病发生。侵染性流胶病由真菌侵染引起,葡萄座腔菌和桃囊孢菌侵染所致。防治措施:1,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秋后做好清园涂白,早浇防冻水。2,春季清园,适时喷布21%络氨铜水剂600-1000倍液,预防倒春寒,提高果树抗病能力。3,在生长季节及时用药,每10-15天喷洒一次600-1000倍70%超微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0倍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喷施时可以加入1.8%复硝酚钠微乳剂1000倍液,提高药效,增强树势。4,刮除病斑后涂200-300倍氟硅唑或苯醚甲环唑溶液。

果树流胶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果树流胶会死树吗

樱桃树上有很多针尖似的小洞,几年后流胶死亡是怎么回事? 樱挑树上有很多针尖似的小洞,几年后流胶死亡是怎么回事?樱桃树上流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侵染性又包括病菌侵染和蛀虫感染。生理性流胶一般在剧、剪口处或生理生长的皮裂凹坑处,胶质粘稠,主要是修剪太重,剪口不平整,剪口未涂沫缝合剂包扎,木质开裂韧皮愈合差等原因造成。而树上有很多针尖似的小洞,也与双重侵染有关,先是病菌侵染,出现大量的细小尖状突起,固脱离木质层顶尖蚀透,形成小针尖似小洞,但无流胶现象,在冬初时,桑天牛、星天牛、吉丁虫等害虫,借助小洞蛀干,危害木质部和髓心,在排粪孔内,会有虫粪、木质髓液等混和物流出,随着逐年的流失,汁干液尽,整株树死亡。农业防治:在秋冬时,刮粗皮翘皮、伤疤病皮虫蛀皮,消灭越冬蛀虫,刮后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沫保护伤口,结合修剪,清理果园杂草病残枝叶烂果,修剪得当,施肥合理,也能减轻此病发生。化学防治,初期用80%的敌敌畏乳油,或50%久效磷乳油用棉球蘸沬小洞处,也可分别用1000倍液的敌敌畏,3000倍液的久效磷喷洒。

果树流胶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果树流胶会死树吗

果树流胶能治好吗? 先给答案,是可以能够治好的。果树流胶病的名字很多,也有叫黑点病的。它是果树重要枝干病害,在我区李、桃、酸梅、芒果、柑桔及核果类发病较多。致病原因流胶病的致病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据目前已知的主要有二大病因—即非侵染性危害和侵染性危害。1、非侵染性危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日灼、冻害、病虫害、雹害、药害、机械损伤、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黏重或土壤酸度过高等原因引起的。2、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病菌在被害枝条内过冬,当次年气温在15℃左右时,在复活病菌的作用下病部即溢出胶液。这时候,病菌分生孢子随着溢出的胶液,通过雨水和风传播;或顺着枝条流下或溅到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枝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气温有关,其分生孢子最适宜发芽温度为24℃~35℃,相对湿度85%~90%。随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逐渐严重。一年中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下旬和8月上旬~9月中旬(雨季更甚),并在入冬以后流胶停止。发病后症状表现枝干感病时有“水泡状”病斑突起,渗出琥珀色胶液,后变茶褐色硬胶块。严重时枝干树皮开裂,粘附胶块状。

果树流胶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果树流胶会死树吗

果树流胶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流胶病也叫疣皮病、树脂病,危害桃、杏、梅、樱桃、李、欧李等核果类以及园林绿化部分树木,是普遍发生的一种常见病,而且发病重。特别是管理粗放的果园和树势弱的树木,发病株率在95%以上,此病轻者削弱树势,影响果园产量和观赏效果,严重者造成死树毁园。一、发病原因:流胶病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非侵染性流胶病在各地区均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病菌多从创伤口、病虫害伤口、冻害部位等入侵,引起伤口部位流胶,或管理粗放,修剪过重、施用氮肥多、黏土等造成的树体生理失调发生在果实、皮孔部位流胶。侵染性流胶病是由葡萄座腔菌和桃囊孢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从皮孔或伤口侵入,以后可反复侵染。核果类果树如桃、樱桃流胶病发生多的原因(1)寄生性真菌及细菌的危害。(2)虫害、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冻害、霜害、冰雹、日灼等。(3)接穗不良及使用不亲和的砧木。(4)果园干旱或渍水。(5)土壤过于黏重以及酸碱性大。(6)施肥不当,生长期修剪过度及重整枝,栽植过深。二、病害症状及发病规律:非侵染性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严重时小枝也可发病危害果实。初期病部稍肿胀,后分泌半透明、柔软的树胶,雨后流胶重。

#流胶病#种植业#三农#果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