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是第31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
10月13日是第31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对此,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坚持群防群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要求更加重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推进乡镇(街道)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支持基层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县创建,指导基层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织群众参与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
2020年新年伊始,我国和全球经历了一场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凸显了基层社区的重要作用,也暴露出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和不足。那么,如何提升基层公共安全治理的效能,筑牢国家治理的基石,从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的重要论断,为灾害风险防控“强基健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径。
城市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既是所有人的共同权利,也是参与者的行动实践,更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社区民众和企业员工是灾害的第一响应者,地方政府必须履行基本职能,制定计划以确保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但也要认识到“有时一杯水可以避免一场大火”,自防自救是最经济最快速的防灾救灾方式,互帮互救、公助公救是最后一道屏障。只有每个个体的安全素养提升了,我们才能提高整个城市灾害风险的免疫力。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上海如何在巩固已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群众在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中的主体地位,筑牢“人民防线”?需要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社区党组织先锋带头的组织力建设。在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社区居民一同努力,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通过建立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村委员会为主导,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疫情防控网络体系,建立家庭、楼组、片区、小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社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凝聚“家园意识”,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开展人民战“疫”。
(2)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破解“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管理格局的难点痛点。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上海城市安全监管体量大,运行系统复杂,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存在系统性脆弱等问题,城市安全治理面临普遍灾害风险治理中“视而不见”“雾里看花”和“盲人摸象”之痛。一座城市,不可能把所有的应急救援力量全部建设完善,因此需要紧紧依靠群众,推动形成超大城市安全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3)加快技术创新,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融入科技支撑体系中。工欲善其器,必先利其器。此次疫情防控中,上海基层街道在“技防+人防、科技+合作”方面开展了科技手段助力社区防疫的创新实践。比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引入“门磁远程实时报警装置”,通过后台实时监测居家隔离人员开门的时间和次数;引入辖区内企业智能自主研发的红外线测温设备、智能门禁系统,节约人力的同时提升了防控监管的精度和力度。长宁区江苏路街道通过“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七级处置”运行模式,充分夯实基层社区(居民区)。在百花齐放的基层的技术创新背后,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融入基层的制度机制创新。
(4)构建全社会安全文化是人民防线的支撑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提升广大市民的整体安全素养,是提高城市公共安全免疫力的最有效最经济的“社会疫苗”。将提高安全文化作为防灾减灾抗灾,有效应对各种城市安全运行风险,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的“软基建”,要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作为城市运行风险要素最全最复杂的超大城市,上海的公共安全管理进入“无人区”探索,正如上海一位领导干部所言,“我们做的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我们碰到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挑战很大,但非常有价值,希望更多人与我们同行。”
(5)加强制度设计,避免基层群防群控工作体制机制的临时性和仓促性,打好“组合拳”。发挥基层抗大灾防大疫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线的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参与、多方协调配合协同机制,注重规划性、组织性和前瞻性优势。可以通过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四个着力点,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一是完善基层(街镇层面,村居委层面)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平台建设。依托全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与街道(乡镇)、社区(村)各网格互联互通,提升自然灾害防治日常管理和救灾指挥调度能力。三是加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在街道(乡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推进落实“六有”。四是加强市、区、街道(乡镇)三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夯实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
(6)运用法治思维,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守牢人民防线的法治底线。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以法治建设来保障人民防线参与主体和不同主体之间的责任边界和法定权利,引导基层民众依法减灾防灾,依法行动,提高人民群众依法防护能力。
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这为加强社区防控、战胜疫病提供了重要遵循。在全国各地,社区居民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中,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筑牢城市公共安全的“人民防线”,将对抓好城市公共安全工作起到“强基健体”的作用,也为保民生促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作者分别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