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讲述人:青海省囊谦县委书记 张琨明
囊谦县是国务院1984年确定的全国首批贫困县之一,也是青海省15个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之一。这里气候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贫困发生率接近30%,是青海省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
随着出栏率不断提高,青海省囊谦县牦牛产业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光明图片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线,立足牦牛产业的先天优势,寻找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囊谦特色的畜牧业发展之路。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有很多“拦路虎”。以牦牛产业为例,囊谦县拥有草场面积1663万亩,年平均存栏牲畜约41.7万头,是青海省牦牛存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但前些年,群众普遍存在“禁宰惜售”思想,有牛不出栏是司空见惯的事。
牛羊不出栏,等于端着金碗讨饭吃。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们狠抓精神扶贫,努力改变群众的观念认知,并与乡镇签订牲畜出栏目标责任书,建立出栏奖补制度,让村社干部带头引导群众,积极推动牛羊出栏。渐渐地,群众尝到了甜头,主动性增强了,近四年来,累计出栏牛羊45.8万余头。
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推进“三区三州”生态畜牧业、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项目,成功实施了东坝乡“千头牦牛”工程;大力推广“三增三适”牦牛养殖新技术,提升牦牛的品质和出栏结构;进一步推进“粮改饲”项目,力争实现草畜平衡。这些措施改变了原来靠天吃饭的粗放经营模式,推动牦牛产业提质增效。
不仅仅是牦牛产业。近几年,我们聚焦产业脱贫,大力倡导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发展牦牛、青稞、光伏、旅游、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未来,我们将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产业带动下,囊谦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9852元。2020年4月和6月,还分别通过了贫困县退出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以及国家第三方抽检,顺利实现脱贫摘帽。“高原牛”变身“脱贫牛”,群众走向小康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张勇、尚杰、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