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乡村振兴 | 顺宁镇——“四种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2020-10-13新闻11

原标题:乡村振兴 | 顺宁镇——“四种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顺宁镇围绕县委集体经济“1551”总体目标和“六项管理机制”,突出党委举旗、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创新经营管理,全面构建“支部+集体经济+X”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规模和效益,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支部+集体经济+主导产业”,推出苹果“5+2”模式。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各村积极整合土地资源,率先发展50亩集体果园。为破解集体幼园有规模、有投入、等不上的问题,各村坚持就近、集中原则,2019年增加流转20亩挂果园,用挂果园收益反哺幼园发展,既让村级有钱办事,又推动果业滚动发展。目前,全镇累计建成集体果园1148亩,其中挂果园486亩,2020年预计收入可达90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 | 顺宁镇——“四种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二是坚持“支部+集体经济+农户”,推出股份合作模式。由支部牵头整合资源,农户将果园折股加入,提供劳务服务,参与集体经济建设,按2:8比例年终分红,实现入股有红利、务工有薪金。桃沟、宋庄两村依托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建立劳务服务队,对外进行劳务输出,每年创收40余万元,集体经济可分红8万元,带动128名群众就业;刘老湾村采取入股分红方式,坚持集体果园208亩,带动群众24户,今年预计可收入40万元,带动1000余人次劳动就业。

乡村振兴 | 顺宁镇——“四种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三是坚持“支部+集体经济+乡村旅游”,推出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保娃沟村充分借助区位资源优势,动员每名党员义务投工,建成集体蔬菜采摘园1处,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吸引城镇居民前来采摘、观光、体验,同时进一步完善休闲垂钓中心建设,建成集体农家乐1处,改造漫步长梯380米,形成了集餐饮、休闲、游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有效带动了农村服务业发展。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6万元以上,为本村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提供百余个工日的就业岗位。

乡村振兴 | 顺宁镇——“四种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四是坚持“支部+企业+农户(贫困户)”,推出企业帮带模式。保娃沟门村依托现代设施农业园区,由村支部统一流转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贫困户购买菌棒入股分红,企业统一经营管理,村民提供劳务输出,集体实现利润分红。2019年以来,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为保娃沟门村集体分红6万元,为贫困户年分红13.4万元。由支部牵头,与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达成用工协议,将周边有劳动能力的群众纳入到集体经济劳务队,统一劳务输出,创收50余万元。

同时,顺宁镇各村也充分利用集体闲置资源,通过场地租赁、设施养殖、苹果后整理等集体经济项目,拓宽集体创收渠道。建成500头规模生猪养殖场3个,百吨冷库15座,种植油用牡丹、板蓝根等中药材480亩,成立经济合作组织10个、互助资金协会10个、注资360万元。2019年,全镇村集体经济创收78万元,2020年收入预计可达146万元,实现翻一番。

乡村振兴 | 顺宁镇——“四种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核心在发展,关键在监管。为让集体经济建得起、管的好、能持续、有效益,顺宁镇以“三步走”强化集体经济的运行监管。一是建立健全集体经济“三资平台”,将集体经济纳入到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进行监管运行,由镇农经站牵头,对各村运行情况进行每年一次的评定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村支部评先评优相结合;二是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鼓励群众参与集体经济运行中的监督和管理,让集体经济的投入、收益能够公开透明;三是发挥群众自治评议的作用,对集体经济的收益进行股权量化,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

来源:志丹县委组织部

#就业#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