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酸汤子中毒致多人死亡,对传统食物要有科学认识

2020-10-13新闻4

作者:张田勘

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中毒已致8人死亡,其初判黄曲霉毒素的中毒致死原因被多位专家质疑而在网上引起争议。10月12日晚,黑龙江卫健委在官方微信发布预防食物中毒的文章时,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由此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变更”为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

米酵菌酸是何方妖怪,竟如此歹毒?学术的解释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死亡率为40%-100%。米酵菌酸又源自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

酸汤子中毒致多人死亡,对传统食物要有科学认识

一定程度上,是公众对此毒素的了解不多,科学传播也不广泛,从而导致了此次中毒事件。米酵菌酸中毒或许不具有普遍性,但是一旦出现,造成的生命损失将十分严重,理应受到更多关注。进一步让公众了解其中原理,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此次事件中,米酵菌酸来源于东北的一种传统饮食——酸汤子,是一种面条状的食物,吃起来有酸香气。其制作方法是,把上好的玉米磨成碴子,用凉水浸泡20天左右,碴子用手轻轻一捻就全碎,形成水面子。经过多次清淘,滤掉水面的酸味,和成团放在冰箱里。想吃时加些面粉调成糊状,挤成条形下入开水中煮熟并食用。

东北地区玉米食材较多,而且有漫长的冬季,这类食品就成了东北猫冬的传统食品,很多人家都会制作并食用,尤其是在农村。现在酸汤子也成为很多东北人怀旧的老味道,不仅自家制作食用,也有餐馆经营这一食品。

靠山吃山的传统饮食方式当然没有错,但是涉及健康和生命问题,就需要慎重审视。酸汤子不只易产生米酵菌酸,还可能包含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毒素。米酵菌酸即使用100摄氏度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一般人往往认为高温可以消毒,同时食物的酵酸味掩盖了霉变味,大量食用后,即便未造成米酵菌酸中毒,也很容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一方水土在养一方人的同时,也会导致某一地区特殊的“地方病”。如20世纪50-90年代,河南林县的食管癌高发,每3-5人就有一人患食管癌。研究人员经过反复调查和研究,发现林县人有爱吃酸菜的习惯。通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研究,从林县人爱吃的酸菜中分离出了世界上从未发现过的亚硝胺——甲基苄基亚硝胺和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再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这种亚硝胺可以在动物体内诱发肿瘤。

这显然就是生活方式造成的。此后,国家和当地卫生部门以及大量科研人员、大众传媒进行了广泛的科学传播,让人们少吃酸菜,并制定了“五项防癌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实施,林县的食管癌发病率和致死率双双减半。

现在黑龙江发生的酸汤子致多人中毒死亡事件说明,在改变生活方式达到预防效果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2015年3月4日,辽宁省辽阳市一家四口疑吃酸汤子中毒身亡,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提示公告,建议市民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尽量废除这一不良的饮食习惯。但从再次发生的中毒事件来看,上述公告还没有达到广泛科学传播的效果,一些人不知情或明知有危险却没有足够重视,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

另一方面,此次中毒事件也反映出,现在对酸汤子中的米酵菌酸的毒理和致人中毒的严重性和广泛性研究还不深入。此前一些人认为中毒是黄曲霉素造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是一个提醒,未来需要对米酵菌酸危害身体健康的毒理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当然,要让人们改变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并不容易,尤其是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认为这是祖祖辈辈传下的饮食习惯,为何就不健康、不科学了?因此,让人们少吃或不吃酸汤子之类的酵米面类食品,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工程,从科学原理上阐明其毒性,再进行科学传播,最好有更安全健康的食品来替代。其中的关键,就是必须把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张田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