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2020-10-13新闻5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脩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将秦始皇和汉武帝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开疆拓土,奠定基业的不世之君。

根据《谥法》"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刘彻得孝武帝这个庙号,那是当之无愧。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放在了建功立业上。对内,推崇儒家,使得有教无类深入人心,同时又用推恩令和酎金夺爵,成功的化解掉藩王危机。对外,连年征战,最大限度的开辟大汉国土。而汉武帝对匈奴用兵44年里,这庞大的军事开销,他是怎样解决的呢?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一)、拓土攘夷,创不朽之功绩

"孝武皇帝愍中国罢劳,南灭百越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

汉武帝的一生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筹备打仗的路上。后世每每提及,那种民族自豪感都会不自觉地涌入胸口。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1. 一甲子之耻辱,武帝一朝得雪

大汉初定,北方的匈奴蠢蠢欲动。高祖皇帝刘邦御驾亲征,不料被围困于白登。幸得陈平施以巧计,乃救主之危。冒顿单于此后屡屡兴兵,并出言不逊,欲迎娶太后吕雉。群臣力阻,吕后终不予追究,并许以王室之女,缔结姻亲。

此后,西汉受制于匈奴良久而不得翻身。刘彻自幼耳濡目染,他知道匈奴人的可恨。上位之后,对他们更是深恶痛绝。他发誓,终有一天,自己的国家会打的匈奴落荒而逃;总有一天,自己将带着国人扬眉吐气。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首词中提到的封狼居胥,说的就是霍去病受命于武帝,而北征匈奴,于狼居胥山祭天的故事。

在汉武帝这一朝,涌现出了很多的抗匈名将,除了霍去病外还有卫青,还有早在景帝一朝就名声赫赫的"飞将军"李广。元狩四年的漠北战役,打的"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自此大汉再也没有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2. 南征北战名永传,不晓当年百姓寒

汉武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争狂人",他执着于开疆拓土,并决议奋斗终生。他的这份勇武,不仅仅是对匈奴,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武帝采取先攻后交的政策,与西域各国开战,最终三十六国终于悉数归附。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在东面的朝鲜,也一直是他觊觎的土地。元封年间,以水陆两栖围攻朝鲜半岛,并在此划设四郡,将其纳入大汉版图。秦朝赵佗建立的南越国,一直处于独立状态。武帝决议发兵,趁其内部动乱之际,一举收复,而后又将战线拓展到了交趾境内。

"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一直在西南地区盘踞的夜郎国,也被西汉的软硬兼施所降服。

汉武帝在位时,发起的战争,不计其数。扩大了疆域版图,使得群阴慑服。单单是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又不停的和其他小国打仗。不论是远征还是近伐,那都得需要钱。那么武帝的资金,从何而来?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二)、父死子继承大业,不够再问商人"借"

在汉武帝以前,西汉之所以对匈奴步步忍让就是因为国力空虚。当时国家的政策方针,就是修养生息,以储积蓄。前几任君王们一方面推行黄老之学,另一方面又鼓励开垦,减轻刑罚,甚至连吕后都是如此。

1.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攒钱后人花

汉武帝能够名垂青史,与其前几任皇帝脱离不了关系。尤其是文帝和景帝在任时,将黄老之学,轻徭薄赋发挥到了极致。彼时,"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而且,这两位皇帝都十分节俭,文帝穿的衣服都是粗布制成,从不奢侈浪费。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那时候的汉朝,大有成康盛世的风采。文帝立下节俭的规矩,景帝在此基础上又加以创新,他们虽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过百姓们深受其益。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汉武帝继位时"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那是国富民强的时代。而这也是他敢于直面匈奴的资本,也是他建功立业的"第一桶金"。

但打仗,最费的就是钱。需要给士兵们发军饷,需要维持正常的补给,打了胜仗要犒赏三军,远征也要多发粮饷,还要不停的打造兵刃,甲胄等等。

这其中,哪一项都需要钱。和匈奴作战,得在草原上到处找他们,需要长期的大量投入。如果只靠着前朝留下来的积蓄,这场战争不可能维持近半个世纪。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2. 巧立名目剥商人,多收赋税以充公

"鬻棺者欲民之病疾也,畜粟者欲岁之荒饥也"。商人重利轻别离,当然也是得钱最快最容易者。

文帝、景帝时,虽然贾谊和晁错曾经提出过打击商人的建议,不过都没什么实质性的行动。汉武帝在位时,不仅经常对外用兵,其本人也是非常奢侈,吃穿用度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所以,他把目光再度聚焦在了商人身上。在桑弘羊的建议下,算缗和告缗制度问世。算缗是强制性的从各个阶层的商人乃至贩夫走卒中收取缗钱,他们要向朝廷报告自己的存款,而后按照标准将自己的钱,交给官府。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但是有很多人,都选择了少报。这种问题,在当时十分常见。谁愿意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平白无故的被强迫捐赠出去。于是告缗应运而生,朝廷直接派人走街串巷的去调查各家有无隐瞒财产,一经发现,全部查处没收,地方留一点,其余的上缴中央。

这种抢劫式的横征暴敛,奏效很快。国家财政,立即得到扩充。大量的土地,金银器皿,奴婢,也都成了公有财产,说白了就是汉武帝一人的。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三)、穷兵黩武民生苦,毁誉参半后人评

李世民曾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他站在君王的角度,自然该把此二位当成偶像。可若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国家杀伐的。

一旦开战,税收就会增多,而家中的子弟也要被迫上战场。而打下来的疆域,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即使有万国来朝出现,那跪拜的也不是汉朝的子民。在这伟大功业的背后,苦苦挣扎的百姓,又有谁去在乎。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1. 卖官鬻爵扩来源,底层人民徒悲惨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那些年的刘彻就像魔怔了一样,疯狂扩张,本人也是奢侈无度。而从商人那里抢来的钱,也并不能满足作战和生活所需。

因此,他又开始卖官职爵位。只要有了官爵,那就成了人上人。所有的官职明码标价,只要你有实力,就能够得到。本来官吏和三老还有军官们没有纳入算缗制度,而他们都想着给自己的儿孙谋个好出路,所以争相购买。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而只有获得了官爵之人,才能够免于兵役,徭役。所以,百姓们还是要在底层苦苦的挣扎着。只要前方打了败仗,就强制性的让其上场补位。

他们买不起官,也购不起爵,只得去充当炮灰。而那些富商巨贾都对国家失去了信心,不再从事商业活动,就连小商小贩都少了很多。如此一来,市场经济遭受到了重创。虽然短时间内国家聚敛了大量的财物,不过后患无穷。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2. 亡羊补牢悔之晚,大伤元气留祸患

清朝的康熙皇帝和汉武帝有几分相似,他们在位时不遗余力的解决掉来自周边的隐患,有些不能斩草除根的也使其大伤元气,对自己不再构成威胁。

但康熙的接班人雍正,那是出了名的勤政务国,可汉武帝却把江山传给了不经世事的小孩子,他根本没有那个力挽狂澜的能力。

虽然以后出现了宣和中兴的局面,但那不过是昙花一现,最后还是被外戚篡了权。汉武帝虽然打赢了匈奴,可他早年间近似疯狂式的搜刮民脂民膏,致使国家经济陷入了瘫痪状态。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小农经济,本来就脆弱异常,又怎能负担的起连年征战杀伐。很多人都在不假思索的吹嘘汉武帝,可如果自己回到那个年代,又会以什么样的身份遭遇什么样的处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汉武帝时代,如果是底层百姓,那几乎没有活路,除了被强行征兵,就是辛苦一生,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是富商巨贾,财产悉数被罚没,也没有出路;倘若是高祖子孙,那整日只能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

汉武帝连年征战,单单与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资金从何而来?

结语:

除了"吃老本"以外,他可以一刀切式的劫掠富人,也可以割穷人的韭菜。

整个国家都是汉武帝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随便弄些政策,财富就会源源不断的收入囊中。他的出发点是自己,而不是天下人。

#楚汉#君王皇帝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