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的“十三五”|“新农人”赵永菁,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10-13新闻7

交汇点讯 10月11日中午,在位于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西冯村的田缘家庭农场里,两位年轻的无人植保机女飞手孙静、赵婷婷早早吃过午饭,来到农机具库房,认真调试植保机及其配套设备。当天下午,她们两人用了足足两个多小时,为附近3位种粮大户的140亩稻田打了最后一次药,以彻底防治稻飞虱。

我的“十三五”|“新农人”赵永菁,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农场经营的500多亩稻田由于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这阵子反而不忙了,就等着到11月收割水稻了。”田缘家庭农场掌门人、永菁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永菁笑着说,前阵子当地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前来现场测产时,认为这片稻田平均亩产超过1500斤没有问题,比周边其他稻田的单产至少能高出100斤。

眼见为实!当天午后,赵永菁骑摩托车带记者一行来到位于西冯村西南角的一片足有60亩的稻田边,只见这里的水稻绿里透黄,稻浪随风起伏,颗粒饱满的稻穗挂满了稻秆,连空气中也仿佛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幅丰收在望的喜人画卷尽收眼底。

“赵永菁是土生土长的西冯人,别看他外表年轻稚嫩,可是在科学种田及发展农业机械化上早就成为当地名人了。”西冯村党支部书记彭光明告诉记者,就在上个月举行的2020年泰州海陵农民丰收节上,赵永菁被表彰为海陵区“十佳新农人”。作为全村较早经营家庭农场的年轻人,他闯出了一条农村青年致富路,织就了一名“新农人”的致富梦,曾被评为泰州市最美新型青年职业农民,还被授予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全国基层科技示范户等称号。

1986年出生的赵永菁,初中毕业后进入本镇罡阳股份有限公司打工,此后从事数控车床操作。8个年头的车间职工生涯,让赵永菁逐渐变得有思想了,工作之余他一直琢磨怎样才能给自己找到一条好的致富门路。他发现,这些年从事技术工种的人们收入增长迅速,而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却少之又少。他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机会,此后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他决定从事现代农业生产。

我的“十三五”|“新农人”赵永菁,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26岁时,赵永菁把几年的积蓄拿出来,购买了一台收割机、三台耕田机,后来又探索成立农机合作社,准备大干一番。虽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可作为家庭独生子的赵永菁,此前从没接触过农田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完全是个生手。他利用区镇村三级为年轻人搭建的平台,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插秧机培训、农机修理培训和育苗培训等,闲暇时间还向经验丰富的师傅和种田能手学习农田灌溉技术。刚踏入农业领域的赵永菁成为一个“痴人”,时不时跑到农田观察育苗及稻麦生长情况,笔记本不离手,记录着他的所见所想所问,从一张张白纸到满是墨迹,他觉得很充实,也很开心。

有一年,一场倒春寒袭击了当地大部分麦田,赵永菁第一时间向农业专家和种田老把式请教受灾原因,确定了低温是造成小麦干尖、黄苗的主要原因。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他家的小麦当年获得丰收。

经过几年的观察,赵永菁发现近年来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哪怕60多岁老人也宁愿选择去工厂里打杂而不愿种田,更别提年轻人了。农田成了有着稳定经济收入人群的负担,可扔了不种又舍不得。于是,他决定进行农场承包,这样既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农田生产问题,又能让他们一门心思扑在现有的工作中。目前,赵永菁一家的农场已有510亩承包田,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

一到农忙时节,赵永菁便会喊上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及家庭妇女到场里务工,帮他们增加收入。今年70岁的沈根虎老人在赵永菁家的农场务工多年,农忙时每天早晨5点就下田,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才收工。虽说在田里劳作时间长了些,可老沈一天最高可获300元工钱,一年能在农场忙上50多天,仅此一项净收入可达15000元。

我的“十三五”|“新农人”赵永菁,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4年以来,永菁农机合作社陆续投入上百万元,购买添置了多台套烘干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设备,可以直接对粮食生产进行机械化收割、烘干、植保等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同年3月,在开展育秧培训活动中,作为技术指导员的赵永菁讲述了他对水稻育秧技术的见解,让更多人少走弯路。

如今,赵永菁成为海陵青年农民的佼佼者,不仅带动周围农民一同致富,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播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与技术。自2018年以来,他在海陵农村率先开展侧深施肥机械化技术试点,并连续两年成为泰州市级农业机械化技术观摩培训现场。与会技术人员及种粮大户在其家庭农场实地观摩时,只见数台侧深施肥插秧机齐头并进,犹如一台高速运转的织布机,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外衣。这款机型集成了水稻侧深施肥装备,在栽插秧苗的同时,能实现秧苗侧方施肥,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水稻在后期生产中能够少施一道基肥,既实现了省工省本,又促进了绿色生产。

回望“十三五”以来的家庭农场发展历程,赵永菁觉得:“这几年的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尤其是随着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农业现代化离咱农民越来越近了!” 他表示,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和员工技术培训力度,持续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大力拓展现代高效农业,让农业成为大有奔头的产业,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增添新活力。

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通讯员 黄少军 翟秀云 赵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