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昌:蜂蜜“盘活”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2020-10-13新闻12

西昌:蜂蜜“盘活”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芊旷村养蜂人沙马尔老新割的蜂蜜

四川新闻网凉山10月13日讯(徐佳 摄影报道)“我采到苦糖了!我采到苦糖了!”西昌市安哈镇芊旷村的养蜂人沙马尔老大伯逢人就“炫耀”。

沙马大伯所说的苦糖,就是苦蜜。它来自高山苦花蜜源,入口清苦,回味甘甜,药用价值极高,可调养肠胃、润肺平喘。但就在几年前,凉山很多地方却认为苦蜜有毒,一采到就赶紧倒掉。为何会这样?

西昌:蜂蜜“盘活”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马德忠(右)在指导沙马尔老(左)检查蜜蜂情况

科学进迷信退

高山蜂农苦尽甘来

据介绍,彝族同胞热情好客,蜂农常以蜜水待客,偶有人饮后头晕、呕吐。其实那些症状大都是因其他食品或水源被污染,造成的轻度食物中毒,但村民不知道,只认定苦蜜是不祥之物。那么,苦蜜到底是毒是宝?

“是宝!”有着几十年养蜂酿蜜经验的原野蜂业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德忠坚定地回答。苦花树花源范围小,流苦蜜时间短,蜂农往往要等十几年才机会实现上述全部条件。物以稀为贵造就了苦蜜的高价。一般蜂蜜每斤只有几十元,苦蜜则高达两三百元,苦味纯正的甚至高达五六百元。

原野蜂业合作社将苦蜜送到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检测,结果显示,其中的苦味成分完全无毒。他们拿着检验报告走访各村。村民熟知合作社,再看到检测报告,果然不再倾倒苦蜜。

科学每进一步,迷信就退一步。苦蜜不再是大凉山蜂农的苦楚,而是增收致富的宝贝!

原野蜂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得到蜂农的广泛信任,不仅仅因为他们懂科学、有技术,更因为他们是蜂农的贴心人。

马德忠说,养蜂是个细致活儿,光使蛮力,反而走弯路。很多老乡第一次养蜂,合作社得要教他们晚上割蜜。白天蜜蜂攻击性强,蜇人之后,自己伤亡也大,影响下一季收入。马蜂是蜜蜂的天敌,如果不认识马蜂或马蜂窝处理不彻底,不仅一户蜂农,可能整个村的蜜蜂都会被杀光。在蜂类活跃的季节,技术员不得不连续几月走村入户,啃着榨菜冷馒头、在五六十元一天的小店对付一宿也是常事……

蜜蜂和蜂箱的投入、技术指导、包括处理马蜂,经费都由西昌市供销合作社向合作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对蜂农是免费的。蜂农们心中感激,招待技术员喝蜂蜜水,但技术员们从来不喝,反而批评“好好的蜜,不能浪费,拿去喂蜂子!”原来,合作社要求饲喂蜜蜂必须用蜂蜜,不准喂白糖。他们告诉村民要像爱孩子一样爱蜜蜂,“你孩子打工回家,你忍心给孩子吃糠吗?肯定要煮白米饭啊!”老蜂农含着泪说,我娃儿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你们经常来帮我,就像我娃儿一样,我怎么忍心给你们喝白开水……

讲到这里,年近六十的马德忠眼眶红了。他说,苦不苦、累不累,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合作社的使命不仅是教知识、教技术,还要传递出一种精神,“只有我们干出了精气神,社员才有信心、才有干劲。”

西昌:蜂蜜“盘活”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图三:西昌市樟木箐阿嘎倮古村的养蜂园(西昌市供销合作社供图)

老机构走新路

集体经济释放新动能

在集体经济层面,合作社技术员干出了精气神,社员才有信心、有干劲;而在产业振兴层面,供销合作社得实实在在地引导集体经济盈利,才能让引导的合作社更“给力”、让群众得实惠。

西昌市供销合作社选择蜂业作为振兴乡村合作经济的突破口,有偶然,也是必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安排部署,市供销社在调研中发现,全市4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都较为薄弱,亟需资金、技术投入。“养蜂不占耕地,投资小、见效快,关键是劳动力投入少,还能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市供销社主任马卫说,“所以我们决定用养蜂产业来试点,振兴集体经济,促进脱贫。”

供销社直接介入具体的产业,是有“包袱”、有压力的。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越被寄予厚望,越是责任重大。

琅环镇的麻棚村是西昌市供销社的包村点,2019年9月,市供销社在这里试点投入200箱中华蜂,当年11月就收了1752斤蜜,按每斤60元回购价计算,村集体收入7.5万元。试点的成功让供销社有了底气,也让更多贫困村看到了希望。

2020年春夏之交,供销社宣布铺开试点时,十几个村都踊跃报名。这一次,市供销社申请到了财政专项资金,累计购入3000箱中华蜂,分发给全市5个乡及托管乡——喜德县东河乡等6乡的15个贫困村,平均每村200箱,按照“供销社+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模式,由原野蜂业进行培训和管理。割蜜后,供销社和合作社共同回购,合作社回购不完的,供销社来兜底回购,让村民放心搞产业。

这15个贫困村分布在螺髻山、牦牛山和磨盘山腹地,分布散、路况差、管理难。但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精细的管理,今年八月以来,安哈镇大箐村、芊旷村,樟木箐镇斯阿祖村、阿嘎倮古村,琅环镇麻棚村、长梁村、西洼村,开元乡瓦都西村、瓦额村等9个中蜂养殖示范基地共收获7000余斤纯天然花蜜,全部达到了一级标准。回购蜂蜜让15个村的集体经济大幅增长,养蜂产业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有望吸引外出务工村民回流,避免村落“空心化”。

西昌:蜂蜜“盘活”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螺髻彝寨”和“邛都彝寨”牌蜂蜜

扶上马送一程

乡村振兴村民得实惠

养蜂产业虽然给西昌当地村集体经济打开了新门路,但产业形态尚且单一,也比较单薄,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要想真正实现吸纳外出务工村民回流,需要进一步扩大销售,保持营收稳定增长,让支柱产业走向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其他业态。

促进贫困村蜂蜜销售,光“扶上马”不够,还得“送一程”。西昌市供销社社属公司——西昌市供销投资公司注册了“螺髻彝寨”“邛都彝寨”两个商标,专供15个贫困村的蜂蜜使用,并配以规范包装,探路“一村一品”的品牌打造。公司负责同志表示,公司已经入驻淘宝等平台,开设网店销售蜂蜜,并将设计开发适宜运输的包装,以降低物流成本。

市场销售在发力,政策扶持更“给力”。据西昌市供销社主任马卫介绍,目前已有不少机关单位和企业用以购代捐的方式采购贫困村蜂蜜,解决了一部分销售压力。而且,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全市160余个商超,包括部分周边景区的特产销售点,都将增设扶贫产品专柜,上架贫困村蜂蜜。优质特产的亮相,将加深客商对具体村落的印象,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的发展。

马卫表示,大家更希望养蜂产业是一个支点,通过它,撬动村民生产的热情、撬动集体经济的能量、撬动乡村经济的业态。当乡村的业态丰富起来时,才能实现“在家门口工作”,让村民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得便利,精神上有信心。

今年年底之前,大凉山新一季的蜂蜜就将正式与消费者见面,这其中,也包括芊旷村十几年一遇的苦蜜。沙马大伯反复要求赠送“宝贝苦糖”,都被技术员和供销社的同志婉拒了。

“老伯,把你的苦糖留着,等我们回购。”供销社的同志拦住了沙马尔老,说,“好好养蜂,先苦后甜——苦日子结束了,咱们的好日子来了!”

#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