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是否就具有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HLB值,如15-18内是否都能形成胶束,形成胶束后是否就都能够增溶?增溶能力的大小以什么作为判断标准? 胶束增溶

2020-10-13知识7

胶束为什么可以增容

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是否就具有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HLB值,如15-18内是否都能形成胶束,形成胶束后是否就都能够增溶?增溶能力的大小以什么作为判断标准? 胶束增溶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增溶作用具有什么特征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源于其分子的两亲结构,亲水基团使分子有进入水中的趋势,而憎水基团则竭力阻止其在水中溶解而从水的内部向外迁移,有逃逸水相的倾向。这两种倾向平衡的结果使表面活性剂在水表富集,亲水基伸向水中,憎水基伸向空气,其结果是水表面好像被一层非极性的碳氢链所覆盖,从而导致水的表面张力下降。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富集吸附一般的单分子层,当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不能在表面继续富集,而憎水基的疏水作用仍竭力促使基分子逃离水环境,于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则在溶液内部自聚,即疏水基聚集在一起形成内核,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形成外壳,组成最简单的胶团。而开始形成胶团时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称之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当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值,此时再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溶液表面张力不再降低而是大量形成胶团,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就是该表面活性剂能达到的最小表面张力,用cmc表示。表面活性剂分子浓度增加,其结构会从单分子转变为球状、棒状和层状胶束.通常认为形成球形胶束。

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是否就具有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HLB值,如15-18内是否都能形成胶束,形成胶束后是否就都能够增溶?增溶能力的大小以什么作为判断标准? 胶束增溶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CMC)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源于其分子的两亲结构,亲水基团使分子有进入。

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是否就具有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HLB值,如15-18内是否都能形成胶束,形成胶束后是否就都能够增溶?增溶能力的大小以什么作为判断标准? 胶束增溶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水不溶油不溶的物质可以用胶束来增溶吗 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如果无明显变化就是稳定的;放在强光下,如果没有就是暂时稳定,看溶液是否有分层沉淀或者悬浮物;然后放置1-2天后继续观察

表面活性剂缔合成胶束并增溶难溶物质后,所形成的溶液是均相的吗(是 放到强光下观察一下,如果无分层、无沉淀、无悬浮物,然后放置24-48h后再次观察,如果无明显变化,说明是均相。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