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博物馆的“新文化面孔”

2020-10-13新闻1

博物馆的“新文化面孔”

博物馆的“新文化面孔”

市民游客在参观华夏书信博物馆。

“上游0616”火车机车变身阅读城堡。

□文/图本报记者陈炜敏通讯员闫莹

博物馆需要城市文化根基作为底蕴,如果融入非遗项目展示、文创潮牌集结、名家系列讲座、小众主题音乐会……就有了这个城市的生活百态。如何打造具有博物馆气质的文化场,天桥区文旅局作为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在博物馆内开展文化主题配套活动,力求做有品质的文化,让场地成为高地,让活泼泼的文化生活浸润到百姓生活中去。打造具有博物馆气质的文化场

济南火车站站前街一条长20多米的斑马线,连接了两座百年老建筑,亦是两家博物馆:路西的华夏书信博物馆与路东的胶济铁路博物馆。进入胶济铁路博物馆,除了南门可行,穿过“山东省十大特色书店”之一的阡陌书店也可进入博物馆院内,这是属于对“两博一书”地形极其熟悉的“铁粉”们的专属通道。

9月17日,首届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天桥区华夏书信博物馆分会场和胶济铁路博物馆分会场,两座百年老建筑遥相呼应,同时开启精彩的文化活动,为广大游客和市民呈现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

火车机车“上游0616”的移动阅读城堡吸引着游客的眼睛。进入博物馆内,详实的讲解与丰富的展品,仿佛为参观者打开一本立体书卷,领略百年胶济铁路的沧桑变迁。另有秋日物语音乐会、滚滚市集第六季等四场文化活动轮番登场。

在华夏书信博物馆一楼,珠心算、古琴制作及演奏技艺、剪纸、传统戏法、济南陶塑、宫廷御品杨八件、秦琼传说等十多项非遗项目以及文创类作品产品,如传统拓片、中药制香等项目也做了精彩展示。“书信的前世今生”参观活动,“书信慢递”,现场书写信件体验,以及对红色书信文化的专题解说让更多人对这家书信主题博物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几天里参与活动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七旬老人登上老火车,藏进书堡,像孩子一样狡黠地笑;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下午放学后赶来看非遗市集,谈起“封泥”这么古老的技艺竟然头头是道……

如何让场地成为高地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天桥区文旅局多年来结合地理优势、职能服务和管理优势,从活动策划到落地实施,与胶济铁路博物馆、华夏书信博物馆、阡陌书店三方合作,着力打造具有博物馆气质的文化场。讲格局、促融合、重细节、做持久,让文化场地成为文化高地。

结合自身特色、特质找寻布局亮点。目前,济南市中心城区,东有以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为主的非遗活动基地,中有融汇老商埠区,西北则延伸到以两家博物馆为核心的老建筑群。这三大活动区域,地理位置划分比较鲜明,但历史遗存共享,非遗项目交织,老建筑群覆盖,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偎依感。具有格局意识,建构文化高地就有了根基。

活动三方乃至多方推进,打破管理壁垒,各展所长,能融则融,能融尽融。与天桥区文旅局合作的两家博物馆分别隶属济南铁路局、济南邮政公司管理,阡陌书店负责人郑国栋深耕民营书店多年,三方背后均有站位前沿、活力四射的策划、设计团队与之合作,活动品质起点高,推进扎实,宣传热点把控好,社会影响力大。

通常一项文化活动从策划到实施的思想主旨和理念,彰显在活动运行的细节之中。进入两馆会场,你感受到的是处处阳光温煦、窗明几净。阡陌书店是一座阁楼建筑,面积不大。但是你尽管坐下,绝不会有人打扰。不被打扰,难道不是当下难得的心境吗?同样,在华夏书信博物馆,非遗互动,文创悦心,来到二楼书信体验区执笔写点什么,透过百年历史的窗,笔端流淌的文字与时光呢喃。即使晚上的夜市,也绝无某些展会纷乱、嘈杂、垃圾塑料袋处处入目的尴尬。

文化高地的形成一定是来自一次次难忘的活动体验,一次次参与其中所获得的精神享受,因而,活动的组织必须具有系列性、常态性和持久力。

天桥区文旅局坚持做有持久力的文化场,旨在形成文化品牌项目,形成文化高地,甚至成为文化现象。在胶济铁路博物馆内开设的滚滚市集今年已走到第六季,天桥区文旅局打造的另一文旅融合品牌——秦琼祈福节也走过六年。一到节点,仿佛有神奇的魔力,多少人趋之若鹜,参与其中。人们追随的已经不仅仅是这项文化活动,而是内心的一种情结,这正是文化持久力的巨大作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