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凌晨,阜南县曹集镇东郢村党支部书记梁俊生(右一)帮助帮扶户转移黄牛。本报记者李博摄
7月20日上午,蓄洪后的阜南县王家坝镇保庄圩内,当地村民在超市里购物。本报记者李博摄
7月20日,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午8时32分,随着王家坝闸闸门开启,汹涌的淮河水犹如脱缰的野马迅即冲出,蒙洼蓄洪区又一次分担淮河干流的洪水压力。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王家坝水位连日来迅速上涨,至开闸时达到29.71米。这已是1954年以来蒙洼蓄洪区的第16次蓄洪。每当王家坝闸水位超过保证水位29.3米,而淮河上游降雨量和来水量仍不断看涨时,王家坝闸便要开启闸门,蒙洼开始蓄洪。
安全撤离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7月19日10时,王家坝闸水位达到28.73米(超过警戒水位1.23米),淮河干流特别是王家坝闸上游来水急、涨得快、超预期,形势十分严峻。
淮河“水位表”就是防汛“动员令”。面对淮河流域的雨情、水情、汛情和可能遭遇的开闸蓄洪,蒙洼蓄洪区内一场人员安全大撤离迅即启动。
今年75岁的张家生是王家坝镇利民村的村民。 19日下午1点多,记者看到他正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收拾店里的物品,准备撤离。张家生在村口坡下经营一家零售小店,日常经营柴米油盐和一些日用品。“撤离是为了我们好,党员干部奋斗在抗洪一线,我们老百姓也时刻准备着。 ”
19日下午3点,县直机关党员防汛志愿队队员、阜南县第一小学数学教师丁力接到通知,和其他队员一起奔赴王家坝镇,支援蒙洼防汛。丁力随着大部队来到老观乡后,先是巡查大堤,然后又马不停蹄帮助群众转移财物。当丁力和志愿队的队员来到村民郎茂付的超市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由于超市面积大,货物多,郎茂付一家人忙得满头大汗。十几名志愿队员们迅即加入行动,等到把超市物品全部转移到安全地段,已是下半夜。
为确保蓄洪区内庄台、保庄圩以外的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撤离,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蓄洪区内4个乡镇的党员、干部组成防汛查险先锋队,在开闸蓄洪前逐户下发明白卡,告知人、财、物安全转移撤离注意事项、安置方式,以村为单位,逐户逐人开展蒙洼转移撤离人员排查登记工作,建立有转移对象、有包保责任人、有联系方式、有拟转移区位的清单台账。凡需转移撤离人员,明确一名村干部负责;凡有转移撤退的村,有一名乡镇干部负责。蒙洼每乡镇,县四大班子成员驻守指挥,县直单位包点防汛干部,责任分工到村。凡转移出来的人员,镇村干部每天巡查见面两次,并在巡查日志上签字,确保不再返回。
据统计,蒙洼蓄洪区启用前,共转移人员2048人,其中王家坝87人、老观713人、曹集86人、郜台1162人,涉及4乡镇26个行政村(居委会)。
从容应对生活 如常安静祥和
7月20日下午3点半,王家坝开闸7个小时后,站在离王家坝闸约2000米远的保庄圩大堤上,和谐村村民张国本一边巡查大堤,一边眺望着远处已被淹没的庄稼地,不断上涨的水面下,有他辛苦种植的旱稻、黄豆、花生和玉米。
“说句心里话,谁都不希望蓄洪。”张国本说,“不过,守在千里淮河第一闸这样的位置,舍小家保大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上下游的安全,这苦咱吃得值。 ”
在与洪水的长期斗争中,蒙洼人民形成了可歌可泣的“王家坝精神”: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与保庄圩大堤外侧汹涌的洪水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圩里安静祥和。傍晚时分,记者走进王家坝保庄圩,居民的住房整齐排列,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老人在文化广场上悠闲地下棋,与欢快玩耍的小孩相映成趣。经过多年发展,王家坝保庄圩于2018年经批准更名为“淮上社区”,整体布局为生活区、公共服务区和商业贸易区,圩内建设十纵六横道路16条,供排水、公园、学校、医院、文化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备。近年结合美丽集镇建设,王家坝保庄圩道路进一步拓宽,污水处理、农贸市场、客运站、健身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村民张云的二层小楼前,记者看到这位50岁左右的妇女正在门前择菜,准备做晚饭。当记者问她洪水来了怕不怕时,她微笑着说:“抗洪人员都在前线,大堤上有人看护,有啥担心的啊!超市里食品、日常用品充足,原来啥价现在还是啥价,咱还像往常一样过日子啊。 ”
为了确保蓄洪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时治疗、有卫生防疫,阜南县扎实做好蓄洪运用预案制订,确保蓄洪区安全稳定。商务、粮食、供销部门负责灾后居民生活必需品和生活类救灾物的组织储备、供应工作;农村农业、商业协会等部门负责协调肉、蛋、奶制品的市场供应;卫健系统负责灾区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护工作,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交通、海事部门负责公路、水路抢通保通。每个庄台配备1-2条船只,保障蓄洪期间物资供应和人员出行。
与此同时,供电供水部门组织力量确保供电供水安全;有关部门在做好受灾群众生活用品配送保障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受灾群众的农产品、水产品销售外运,把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安耀武 史力 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