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鼓励贷款、帮助建棚舍等方式,帮助贫困户科学养殖黄牛,让养牛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实施防护林建设、沙地治理等生态工程,积极培育生态产业,促进环境提升、农牧民增收;同时,还通过发展扶贫车间吸纳就业,投资光伏扶贫电站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金秋时节,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的巴彦毛都苏木莫麦嘎查,村民图门巴乙拉正在家里装填青储饲料。他平时在附近的一个矿井打工,工余时间帮助妻子养牛。夫妇俩2015年买了5头牛犊,现在已经拥有15头牛了。全部育肥后,牛能卖到20多万元。他开心地说:“养牛已经让我家脱贫了,这产业好!”
2019年4月,科左后旗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1%降至2019年的0.04%,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发起的2019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中,“黄牛产业精准扶贫案例”和“生态扶贫案例”成功入选最佳案例。
“虽然摘帽出列了,但今年的工作不能放松。我们一边抓巩固,一边部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科左后旗委书记刘士海说:“产业扶贫是保证扶贫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的产业结出了一串串硕果。”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科左后旗保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要求不降,奋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苏木镇(场)建立针对剩余贫困人口的兜底对象到户工作台账、收入不达标或不稳定对象到户工作台账、“两不愁三保障”存在问题到户台账;针对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的返贫风险监测户到户工作台账、边缘户到户工作台账;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考核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台账等“六本台账”。同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调度、督导检查和追责问效5个机制,实现贫困人口清零、返贫致贫风险清零、问题清零“三清零”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大力发展肉牛产业
科学养殖助力脱贫
“以前放养靠天吃饭,现在我靠着科学养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伊和宝力高嘎查,曾经的贫困户、46岁的牧民好斯乐呵呵地说。
从放养到圈养再到规模化养殖,像好斯一样采用新的养殖方式的农牧民村村都有。现如今,科左后旗这片沃土上的农牧民们算好了生态账,“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着力转变养殖方式,探索舍饲养牛、种草养牛和科技养牛等新的科学养殖模式。养牛成了助力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科左后旗致力于发展肉牛产业,鼓励贫困户贷款饲养基础母牛。凡是符合贷款条件、有养牛意愿的,给予贷款支持,同时利用项目资金帮助建棚舍、建窖池。2014年以来,科左后旗使用项目资金为贫困户购牛12856头,建设棚舍4370座,购置饲草切割机2092台;贫困户使用贷款购牛34307头。2020年全旗黄牛存栏达100万头,贫困户养牛规模达到6.86万头,人均养牛2.4头;298家养殖合作社、大户累计为2027户无饲养能力贫困户托管养牛6257头。养牛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植树治沙改善生态
绿色经济富了口袋
这几天,努古斯台镇努古斯台嘎查的陈广生正忙着给果树施肥浇水。说起果园的收入,他一脸喜悦,“我的小果园有15棵果树,一年能收入1500多元”。自打周围的荒地被种上树后,环境大变样,春天不刮沙子了。现在努古斯台嘎查家家都有小果园,李子、苹果、葡萄、榛子树有5100多棵,全嘎查每年林果收入18.9万元,每户每年林果收入1500多元。贫困户金扎拉嘎胡的小果园有李子、苹果、梨等果树100多棵,今年卖果收入3000多元。
随着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的推进,每当天气回暖,进入造林季,陈广生和乡亲们都会在造林项目区林地里打工,负责栽树、浇水、剪枝等,每天收入100元左右。“现在我家年收入有6万多元,其中有一大半是参与生态产业挣来的。”陈广生说。
科左后旗坚持把培育生态产业、发展壮大绿色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之一,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中,科左后旗通过种树种草、以造代育、参与管护、生态旅游等途径,促进农牧民增收。2014年以来,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1.15亿元,年人均增收1157元。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治理,全旗平均每年治理100万亩沙地,现已完成治理596万亩,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良性逆转。采取退耕还林、综合治沙造林等9种模式进行综合治理,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年节约造林成本2000万元以上,造林保存率达到90%以上。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设五角枫、榛子等经济林基地5万亩,道地药材基地2万亩,饲草料基地5万亩,苗木花卉基地2万亩,年实现经济效益1.6亿元。同时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引导务工就业等方式,让群众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
扶贫车间带动就业
光伏发电稳定增收
努古斯台镇北京内蒙古协作扶贫车间里机器轰鸣。该车间把周边2300多户村民的2.3万亩小麦订单式回收,并利用传统的石磨加工,产品销往北京各大超市。“以前我在外地打工,离家远。如今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了。一个月3000元,一天工作8小时,我对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很满意。”努古斯台镇雅莫嘎查村民卢伟高兴地说。扶贫车间负责人张春胜说:“我们和2000多户贫困户合作签订单种小麦,公司提供种肥,全程指导技术。现在4条生产线基本全部上线,我们和北京61家连锁超市签订了采购订单。”
科左后旗依托北京内蒙古协作帮扶契机,有效整合就业扶贫政策资源,大力发展直接进村的扶贫车间。工厂吸纳附近贫困家庭成员进厂务工,采取“企业 车间 农户”经营模式,实现了扶贫车间企业效益和扶贫成效的双赢。同时,每年还可以按入股资金进行资产收益的量化分红,让300多个贫困老乡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多方共赢的脱贫新路子。
“我家现在不仅用电不花钱,每年还多收入3500多元。”说起光伏发电带来的好处,甘旗卡镇新胜屯村的村民张凯旋就乐得合不拢嘴。新胜屯村总装机容量207.36千瓦,直接带动28户贫困户年户均稳定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年收益5万元以上。
近年来,科左后旗投资2.5亿元,建设78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年发电量4620万千瓦时,带动4973户贫困户连续20年每年每户收益3000多元,同时带动103个贫困嘎查村壮大集体经济。每年产生的2500万元左右的收益,由嘎查村进行二次分配,主要用于设立公益岗位、小型公益事业、奖励补助等。2020年,使用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的80%,设立公益岗位482个,带动500多个贫困老乡从事公益岗位增加收入。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3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