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又是一季麦子香

2020-07-21新闻14

策划人语

一年一度的夏收时节如期到来,粮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强保障,也承载着无数农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做好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有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对全年粮食保供稳价、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各地金融机构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积极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优服务、强管理,做好夏粮收购的资金供应工作,让百姓卖“舒心粮”“放心粮”,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粮出手 钱到手

农发行河北省分行“三保”支持夏粮收购

麦浪翻滚,穰穰满家。6月的燕赵大地骄阳似火,遍地金黄。炎炎夏日里,一年一度的夏粮收购大戏在这里如期上演。与往年不同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夏粮收购进展是否顺利?如何保障农民的“钱袋子”?带着这样的问题,《金融时报》记者深入一线一探究竟。

超前谋划

保资金供应不断档

在石家庄晋州省级粮食储备有限公司门前的院子里,前来售粮的三轮车、农用汽车络绎不绝。载满新小麦的大小车辆陆续开进库点,排队、验质、过磅、卸车入库,车辆的轰鸣声、输送机卷起小麦入库的沙沙声、售粮农民的谈笑声,一派热闹的景象。仓库门前,4名装卸工带着草帽和防尘面罩,挥动着手中的铁锹,正在紧张地工作着。颗粒饱满、金光闪闪的麦粒像流动的水流从卡车上倾泻到输送机上,又随着传送带飞快地向前冲去。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7月1日,河北省收购新小麦158.8万吨,同比增加17.7%;小麦价格稳中有升,收购均价由开秤初期的每公斤2.28元左右,上升至目前的2.34元左右。

前来售粮的沈师傅刚结算完售粮款,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今年没有啥别的收入,就指着这茬麦子咧!20多亩地打了两万多斤,比去年产量高,我们自家留了点儿,剩下这些都拉到粮库卖了,交了粮就直接把钱给结了。这么多年了,从来都是交多少粮食给多少钱,从不赊账,让人放心。”

晋州省级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经理靳月辉告诉记者:“今年夏粮收购呈现‘优粮优价’好行情,多亏了农发行的大力支持,提前半个月就帮助我们备足了资金,送来了‘及时雨’,保障了夏粮收购的顺利开展。”

农民“粮出手、钱到手”的背后是农发行河北省分行的积极工作,让“真金白银”静候粮食收购。为充分做好支持夏粮收购各项准备工作,该行围绕“早”字做文章。4月上旬即对小麦主产市县开展调研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走访种粮农户、经纪人、购销企业、用粮企业,深入一线了解夏粮种植、生产和收购形势,及早了解和分析夏收形势。该行根据调研情况,提早备足夏粮收购贷款资金90亿元,较上年增加11亿元,增幅达38%;积极配合当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储粮直属企业做好收购库点认定工作,确保“有人收粮”;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粮食销售腾并工作,确保“有仓装粮”;提早做好信贷资金计划安排,及时足额发放贷款,确保“有钱收粮”。

农发行河北省分行粮棉油处工作人员表示,为做好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与否的两手准备,农发行河北省分行与省粮食物资与储备局、中储粮北京分公司三方共同召开了2020年河北省小麦最低收购价联席会议,研究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及托市库点认定、价格监测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确保收购不出现问题。

主动作为

保企业收粮有底气

从邢台市区出发,一路向东30公里,一片3万亩的麦田映入眼帘,这便是金沙河小麦种植基地,是农发行河北省分行贷款2450万元支持的全省农发行系统第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金黄的麦浪闪闪发光,微风吹来,沉甸甸的麦穗相互“嬉闹”,发出“飒飒”笑声。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负责人李江波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了120种小麦品种,其中强筋麦有2.5万亩,产量能达到1.5万吨。这种强筋麦比普通小麦每斤价格高出0.1元,总体产量也高,受疫情影响不大。

公司董事长魏海金动情地说:“农发行积极主动与我们沟通,对我们购销储加等业务进行了全产业链支持。今年夏收开始后,农发行的两亿元信贷资金提前到位,助力我们抢收了更多品质优良的地头粮,收购的小麦中有70%基本都是一等麦。”

今年小麦品质好、销路好,粮食储备企业、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农发行河北省分行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强化“大市场、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理念,持续推广“购销+、龙头+、港口+、园区+”的“四+”模式,扩大与大型国有粮企的合作范围,支持购销企业与大型加工企业进行工贸对接,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支持涉粮园区、港口粮食业务和项目,为各类粮食收购主体提供有效支持。

“我们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支持、合理布局’原则,提前对所有企业进行摸底排队,做好信用评级、收购贷款资格认定等工作。目前,已认定小麦收购贷款资格的企业有45家,涵盖储备、购销、加工等各类收购主体,较去年增加12家,增幅为36%;累计审批夏粮贷款76.3亿元,发放16.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87亿元,增幅为53%。”农发行河北省分行粮棉油处主要负责人聂磊介绍。

由于河北省多数国有粮食企业使用的土地为划拨地,不能用作贷款抵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化收购规模。农发行河北省分行积极协调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在全省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亿元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通过放大倍数为企业增信,有效缓解粮食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目前,已审核认定第一批入围的粮食收购企业8家,意向认缴基金总额5600万元,银行放贷规模可达6.1亿元。该行积极推动建立市县级信用保证基金,目前已通过秦皇岛市、永清县等地建立的市县级信用保证基金为企业增信8亿元,有力支持粮食企业参与市场化收购。

优化服务

保粮食安全稳根基

粮食是安天下之本。粒粒小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强保障,是无数农民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发行河北省分行落实“六稳”要求和“六保”任务,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优服务、强管理,让百姓卖“舒心粮”“放心粮”。

夏粮开秤后,农发行河北省分行的信贷员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走进收购现场,随机抽取样品,对水份、杂质、容重等关键指标进行现场检测查验,逐笔查看企业账务、码单,顶着30多度的高温攀爬粮仓,核实入仓粮食。提到农发行的信贷员,河北邢台储备库有限公司财务科长尹明路连连称赞:“农发行认真工作的态度和担当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在积极支持企业做好夏粮收购的资金供应工作,在防止出现‘打白条’现象的同时,细化措施,确保操作合规、库存真实、资金安全。”农发行邢台分行主管副行长如是说,“特别是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我们积极推广网银。为提高办贷效率,在夏粮收购旺季,还对开通网银和银企直联的客户增加服务时间,保持‘7天×24小时’服务通畅,确保满足客户的结算需要。”

谈及资金安全问题,衡水某粮食收购点负责人耿亚力笑着说:“咱们是常年收购,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点都有个预估,哪天需要多少钱,储备库有专车送过来,保证粮款当场交到农民手中,基本不会留多少现金,很安全。”

据农发行衡水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发行切实抓好封闭运行管理和资金支付管理,坚持盯住第一还款来源,做到钱随粮走、购贷销还、专款专用、库贷挂钩、封闭运行,切实防控风险,同时积极推行非现金结算,对每一笔资金的交易做到可追溯,确保交易的合规性和真实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本报记者 李博 常琳 通讯员 王如楠 高瑞霞)

“金”麦飘香

农行山东省分行全力支持夏粮收购

烈日炎炎,骄阳胜火,又到一年一度夏收夏种时。眼下的山东大地,到处是大忙的景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

今年以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企业和农户的影响,农行山东省分行出台专项信贷支持政策,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和农户的沟通对接,围绕粮食生产、加工和流通全产业链环节,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5月末,该行已累计为种粮大户发放“惠农e贷”2600万元、“金穗农担贷·农机贷”900万元,以实际行动确保稳产保供。

“像我这样的粮食收储点,在上庄镇还有很多,每天都有几十万元的现金需求。每年到夏粮收购时节,农行就电话联系咱们了。”威海荣成市上庄镇的收粮大户李军刚说。而几年前,李军刚每年5、6月份都会为取现金发愁。由于卖粮的农户要现金结清,李军刚一家一家银行挨着跑,有时都取不到现金。后来,他到农行邱家分理处咨询现金问题,银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只要到季节都把现金备足,并提前联系李军刚,让他心里暖暖的。

近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通过狠抓落实、细化措施,主动打好服务夏粮收购“组合拳”。该行印发夏粮收购服务通知,对农户用于“三夏”生产的取款、转账开辟“绿色通道”;利用“惠农通”服务点的取现、转账等功能,确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加大对自助存取款机的维护频次,满足夏粮收购期农户24小时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

炎炎烈日下,肥城市边院镇赵吕村村民丁茂军的田地里机器轰鸣,看着成熟的麦子被一车车拉到合作社的仓库里,站在地头上的老丁十分开心。就在几天前,老丁还为购置农机资金周转不开急得直发愁。农行肥城市支行客户经理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深入合作社核实调查。为了不耽误农时,该行开辟“绿色通道”,客户经理加班加点整理贷款资料上报审批,仅用两天时间就为老丁发放了“金穗农担贷”50万元。拿到贷款后的老丁终于把农机开回了合作社。

夏收夏种时节,农户资金需求大,收种间隔短、时效性强,对金融服务的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农行山东省分行创新服务农业经营主体的方式,筛选出有信贷需求的种植大户与收购大户,安排客户经理逐户上门服务,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发放的信贷支持政策,确保第一时间将资金送到农户手中。

走在广饶县大码头村的田间地头上,一片片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广饶县振龙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杜延收到农行200万元贷款到账的短信后,心里充满了底气。“幸亏农行给我们提供了贷款,否则看着这一片片麦地,只能心里干着急。” 杜延说。今年,合作社新开展了土地托管业务,资金投入量较大,加之疫情影响,经营成本增加,合作社流动资金出现短缺情况。眼看收获季来临,杜延一时间愁眉不展。农行广饶县支行惠农服务团队在进村入户调研时了解到了合作社的情况,在夏粮收获的关键时期为合作社发放了200万元的低成本贷款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本报记者 温跃 赵小亮 通讯员 郇长亮)

金融“活水”润麦田

农行淮安分行助力“三夏”保丰收

6月的江苏淮安大地,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收割机、运输车、秸秆打捆机的轰鸣声与百姓的欢笑声构成了一首动听的丰收交响曲。

淮安位于洪泽湖畔,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基地。面对今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农行淮安分行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在畅通农村小额取现、水电费等电子支付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户小额贷款及“金农贷”“苏担通”“惠农e贷”等产品,助力“三夏”保丰收。

截至今年上半年,农行淮安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90.3亿元,较年初增加31.5亿元。今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农户贷款4671笔,金额为13.63亿元;有效惠农卡达9.7万张,惠农通机具交易7.8万笔、7000万元。

今年开春时,由于受疫情影响,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王贵庄村种粮大户张洪文经营的家庭农场资金周转困难,当地农行主动上门服务,为其办理10万元的“粮食贷”,解了张洪文的燃眉之急。图为张洪文流转种植的1300亩小麦喜获丰收。通讯员王建安摄

让粮食早日颗粒归仓

“三夏”时节,淮安村民忙得不亦乐乎。在淮阴区三树镇连片翻滚的“麦浪”前,《金融时报》记者看到路边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农用车辆,田间的收割机来回奔波,农户正把收获装袋的搬到车上。

“多亏了农行及时为我贷款5万元,让我顺利买了台收割机。”因疫情留在家乡创业的蔡洪新一边忙活一边乐滋滋地说,“今夏小麦一开镰,我就开始忙活,几天挣了1万多,等把贷款还清后,再挣就是自己的了。”

在昆山打工多年的蔡洪新,春节前刚与家人团聚,就遇上了疫情。尽管前阵子他所在的工地已经开始复工,但家乡的变化和亲朋好友的交流让已经43岁的他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转而一心一意在家创业。今年5月中旬,他在驻村农技员的点拨下,向农行淮阴区支行申请了3.6万元农户贷款,再加上自己的积蓄,顺利购买了一台收割机。“预计今夏就能还清所欠贷款。”蔡洪新信心满满地说。

蔡洪新只是当地农行支持“麦客”中的一员。截至目前,该行助力400多户“麦客”实现增收。

让良种成为新的希望

“真没想到,我急需的麦种收购资金农行一下子就解决了。”近日,淮安市华苏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苏种业”)总经理张敬明从当地农行获得了125万元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

华苏种业是一家有着10多年发展历史的种子生产企业,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并引进了两套大型烘干设备,将原有的10T选种机更换为15T,产品市场覆盖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今年5月,该公司根据购销合同,计划收购麦种400万斤,在自筹资金395万元后,但仍有125万元的资金缺口。

正在张敬明一筹莫展之际,农行淮安分行“万人进千村”服务队得知这一情况,当即委派“三农”客户经理上门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其推荐并发放了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我们去年共销售水稻、小麦、大豆种子1455万斤,利润达140万元,今年应该不止这个数。这次收购待销的400万斤麦种,能获得净利润70万元。”张敬明看着堆积如山的麦种,高兴地说道。

今年4月以来,农行淮安分行借助农行江苏省分行集中开展的“万人进千村”金融服务活动,入驻行政村341个,对接客户5460户,实现授信3549户、14.4亿元,投放贷款5.2亿元。

把银行开到农民身边

“现在好了,缴个电费、话费,买生活用品,取点零花钱,不用再跑县城、找网点,在家门口就能搞定。”正在家里翻晒麦子的金湖县塔集镇村民潘大爷缴完固定电话费后兴奋地说。

针对农村地区物理网点少、人员不足等实际,农行淮安分行围绕农行江苏省分行“金穗惠农通”提质增亮工程,以惠农卡为载体,以惠农服务点为依托,以电子渠道为平台,优化整合县(区)支行“三农”服务团队,特聘“三农”联络员或服务“三农”高级顾问200余人,全面推行“惠农卡+POS机+合作商户”服务模式,并通过转账电话、自助服务终端等机具布放和“惠农通”互联网化升级,畅通助农取款和代收话费、水费、燃气费等服务渠道,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基础金融服务。

“‘惠农通’服务点就是我们家门口的小银行。”盱眙县马坝镇的一名村民取到200元现金后,深有感触地对乡邻说。如今,农行淮安分行已在辖内设立“惠农通”服务点185个。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新增“惠农卡”1.2万张,单个“惠农通”服务点月均交易量达70笔。(本报记者 王峰 通讯员 石砚 陆成之)

#新冠肺炎_社会#三农问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