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梁漱溟为什么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 梁漱溟哲学思想

2020-07-21知识12

梁漱溟第一篇文章,关于印度哲学的 梁漱溟关于印度哲学的文章著作是《印度哲学概论》。《印度哲学概论》1918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转年12月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原为梁漱溟于1917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印度哲学课程期间所作的讲义。全书分“印度各宗概略”、“本体论”、“认识论”、“世间论”四篇,全面介绍了印度哲学各宗的思想及其与佛教的关系,开启了学院派研究的先河,是中国现代印度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梁漱溟(1893-1988)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之家,梁漱溟的童年始终是在欢快自由的氛围中度过的,其父虽任职清廷,但他的发蒙教育却是当时最开放的中西小学堂,进入中学后,其倔强、顽强的个性日渐形成。中学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民国报》当记者,痛恨私有财产,相信社会主义,对现存的一切都坚持强烈的批判精神。在此前后,他也经历了早年人生的三大危机,即从如何救治社会流弊、如何安立人生,到最后如何“住世”的问题;其结果则是从谋求自杀到最后形成坚持一生的“茹素”习惯。而在这几个阶段中,梁漱溟都始终坚持着切己的思考与真实的践行精神。1916年,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其研究佛学的心得《究元决疑论》,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关注,随即被聘为北京大学专讲印度哲学的特约讲师,由此进入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按照梁漱溟的个性,他讲印度哲学就是要“替释迦说个明白”,但由于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因而“趋新”、“趋西”以及“全盘反传统”是当时的主流思潮;而胡适、陈独秀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巨擘也都聚首于北大,这就不能不使他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也不能不有一种沉重的“压迫”感。不过,由于其从少年时代就形成的倔强性格,因而这种压力非但没有压垮。像梁漱溟这样的儒家思想政治家还有谁 既然是说最后一个了,自然也就是独一无二的。梁漱溟(1893—1988)汉族,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祖籍广西桂林,出生于北京。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在受到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儒家#哲学#梁漱溟#哲学研究#炎黄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