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效果检查评定是决策开挖施工方案的依据。注浆效果检查评定主要有分析法、钻检查孔法和开挖后取样测试等三种方法。(1)分析法1)注浆施工P-Q-t曲线。在注浆施工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两种P-Q-t曲线,绘制注浆施工过程中的P-Q-t曲线,如图10-45所示。由注浆施工P-Q-t曲线可以看出:图10-45 注浆施工P-Q-t曲线图Ⅰ型曲线主要是内圈C和外圈A注浆孔注浆时所表现,特别是底部注浆孔。其注浆压力较小,一般为1.5~2.0MPa,注浆速度为40~50L/min。随着注浆的进行,注浆压力稍有升高,注浆速度略有降低,但表现不明显。当达到设计注浆量时,注浆终压不能达到设计终压值,而此时注浆速度仍表现为较大。经分析,认为主要是溶洞区存在一定空隙(洞),浆液流动的阻力较小。浆液主要表现为填充扩散方式进行加固。Ⅱ型曲线主要是上部注浆孔和B圈注浆孔所表现,这和注浆设计意图所采取的约束型注浆措施一致,达到了挤压密实的目的。在注浆过程中,开始时注浆压力为2.0~2.5MPa,注浆速度为30~50L/min。随着注浆的进行,注浆压力呈曲线上升,注浆速度亦成曲线明显下降。当达到设计注浆量时,注浆终压达到或超过设计终压值,为3.0~4.0MPa,此时注浆速度降至10~15L/min,可见。
注浆加固
注浆效果检查评定 (1)正向DK354+455上部1)分析法。图10-68 注浆量分布时间效应图①超前预注浆注浆量分布时间效应分析。对各注浆孔注浆量进行统计,按注浆进程绘制注浆量分布时间效应图,如图10-68。由注浆量分布时间效应图来看,可以得出如下规律:a.总体可以将注浆量分布时间效应图分成两部分,即前期单序孔部分和后期双序孔部分,单序孔平均注浆量为75 m3/孔,双序孔平均注浆量为35 m3/孔,明显前期单序孔注浆量要比后期双序孔注浆量大,这和预期的挤压填充注浆设计原则相一致,注浆后地层得到了较好的加固。b.前期单序孔阶段,注浆量呈明显的离散性,结合现场注浆情况来看,主要是上部孔注浆量特别大,而下部孔涌砂严重,浆液注入困难,对此,在后期对下部孔施工方案进行了调整。②超前预注浆注浆量分布空间效应分析。按注浆孔位置绘制注浆量分布空间效应图,如图10-69。由注浆量分布空间效应图来看,开挖轮廓线外三圈孔注浆量总体是均布的,上部拱顶处较大,这可能是由于上部存在较大的空腔所致,这和水压测试时所分析的溶洞体型态情况基本一致。由注浆量分布情况来看,两侧拱腰处明显存在着薄弱区,对此,这应在补孔注浆及检查孔施工时重点强化处理。③钻孔涌水量状况分析。
注浆效果检查评定 (1)益田站益田站注浆截水帷幕施工结束后,测试地层渗透系数为1.8×10-5~2.5×10-6cm/s,满足工程安全施工要求,达到了注浆截水帷幕的目的。在随后的桩基开挖中,仅有少量渗水,工程得以安全施工。(2)越秀公园站1)变形监测。监测围护桩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广州体育馆变形曲线,如图10-33。由图可以看出,前期挖孔桩阶段,建筑物沉降速率较大;回灌阶段仍表现为沉降;随后在注浆过程中,建筑物表现为少量隆起变形;桩外注浆帷幕形成后,在围护桩开挖阶段,地表下沉速率较小,最大值仅为1.3mm/d,累计下沉最大值仅为7.2mm。这和前期挖桩施工阶段相比,明显可以看出围护桩外注浆截水帷幕的效果;在基坑开挖阶段,通过采取基底水平注浆截水帷幕,施工中地表下沉速率缓慢,下沉值较小,累计下沉量仅为2.2mm。这充分说明了基底水平注浆截水帷幕的可靠性,它确保了工程施工期间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图10-33 广州体育馆变形图2)渗水量测试。注浆截水帷幕施工结束后,进行了人工挖孔桩和基坑的开挖施工,工程施工顺利,施工中基本无水。基坑开挖完成后,测试地层渗水量为2~5 m3/d,和施工前设计单位预测涌水量600~1000m3/d相比,堵水率达到99%以上,可见注浆截水帷幕。
人工挖孔桩施工规范有哪些?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
开挖取样法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通过观察注浆加固效果、对注浆机理进行分析、测试固结体力学指标,从而对注浆效果进行有效评定,同时,开挖取样法也为下一阶段注浆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开挖取样法有加固效果观察法、注浆机理分析法和力学指标测试法三种评定方法。(1)加固效果观察法加固效果观察法是通过对开挖面进行观察,宏观评定注浆加固效果。同时,当发现掌子面注浆效果不好,有渗流水、掉块时,应立即决策封闭,进入下一循环注浆。【工程实例】加固效果观察法在圆梁山隧道平导PDK354+255~+275溶洞注浆效果检查评定中的应用①工程概况:见上文。图8-11 现场注水试验照片②施工方案:见上文。③注浆效果评定:加固效果观察法。注浆结束后进行开挖施工,对掌子面注浆加固效果进行观察,如图8-12。图8-12 淤泥质地层劈裂注浆加固效果照片由开挖后观察到的注浆效果图片来看:注浆后,掌子面淤泥质粘土被有效劈裂注浆加固,无水,开挖过程中,掌子面自稳性好,无任何坍塌。(2)注浆机理分析法通过对掌子面注浆效果观察,分析注浆机理,定性判定注浆效果。【工程实例】注浆机理分析法在圆梁山隧道平导PDK354+255~+275溶洞注浆效果检查评定中的应用。
检查孔法是针对注浆要求较高的工程所采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也是目前认为最可靠的方法。检查孔法是在注浆结束后,根据注浆量分布特征,以及注浆过程中所揭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点,并结合对注浆 P-Q-t 曲线分析,对可能存在的注浆薄弱环节(一般在注浆量少的孔、涌水量大的孔、终孔交圈处)设置检查孔,通过对检查孔观察、取心、注浆试验、渗透系数测定,从而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一般来说,检查孔数量宜为钻孔数量的3%~5%,且不少于3 个,在高压富水地层注浆堵水工程中,检查孔数量宜达到5%~10%。注浆要求越高,检查孔数量应越多。检查孔原则上不得利用原注浆钻孔。检查孔钻设深度以小于超前钻孔1 m,以不钻穿设计的注浆圈为宜。(1)检查孔观察法检查孔观察法是通过对检查孔进行观察,察看检查孔成孔是否完整,是否涌水、涌砂、涌泥,检查孔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坍孔,是否产生涌水、涌砂、涌泥,通过观察,定性评定注浆效果。一般要求,经过注浆后,检查孔应成孔完整,不得有股状流水(一般要求应小于0.2L/(m·min)),不得有涌砂、涌泥现象。检查孔放置1 小时后,也不得发生上述现象,否则,注浆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应进行补充注浆。【工程实例】检查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