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佛教中的苦谛 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五取蕴各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蕴 界 处指的是什么

2020-10-13知识4

佛教中的蕴处界为何而立?如何区分?彼此是什么关系? ?www.zhihu.com 二、如何区分(蕴界处)?五蕴:色受想行识 十二处:根、尘二组: 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十八界:。

佛教中的苦谛 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五取蕴各是什么意思? 1、怨憎会,是指对不喜欢的、不可爱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与那些意图不好、无意、不安分的人异同交往聚会而产生的怨憎。2、爱别离,是指对喜欢的、可爱的色、声、。

佛教中的妙蕴的含义 妙蕴的本意与佛教中的含义都是一样的,就是巧妙蕴藏、巧妙蕴含。其实就本身来说,妙蕴这个词并不是佛教的专用语言。只是在有的时候用的多了,人们便以为是佛教中的用语。。

佛教中的苦谛 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五取蕴各是什么意思?【八苦】(一)指有情所受的八种苦恼∶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主要在说尚谛中之苦谛的。

佛教中色受想行识之五蕴分别指什么? 五蕴,是五类不2113同的事素。同类相聚,每一类5261都包括了很多的事4102素,所以叫蕴,蕴就是聚集的意思。经1653中曾说:五蕴像五个拔刀的贼,这正是使众生苦迫,而无法逃脱魔区的东西。一、色蕴:色的定义是『变碍』,是可碍又可分的。有质碍,就是有体积而占有空间的;有质碍,就是可分析的,可破坏的:这就是现代所说的物质。但从物质生起的能力,佛法也称之为色。虽然所说能力化的色,指善恶行为的潜能,然与现代所说的『能』,也很有类似的见地。二、受蕴:受的定义是『领纳』。在内心触对境界时,领受在心,引起内心的情感,感到或苦或乐的,叫做受;受就是内心的情绪作用。三、想蕴:想的定义是『取像』,就是认识作用。在认识境界时,内心就摄取境相,现起表象作用;再加构想,联想等,成为概念;依此而安立种种的语言或文字。四、行蕴:行的定义是『造作』。在对境而引起内心时,心就采取行动来对付,如经过心思的审虑,决断,发动为身体的,语言的行动。行,本是思心所,是推动内心去造作的心理作用─意志作用。因此,凡以思─意志为中心的活动,所有一切复杂的心理作用,除了受,想以外,一切都总括在行蕴里。五、识蕴:识的定义是『了别』─明了,识别。

佛教的五蕴是哪五有蕴啊?四大又指什么? 五蕴是色、受2113、想、行、识。色蕴是物质这方面5261,一切万物,凡眼所见4102,耳所闻,鼻1653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受蕴,例如,我们现在看见了风扇,看见有一个东西,这个就是色蕴,我们一看,脑子就有所领受,内心生起一种领纳的作用,来领纳乐境(乐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乐境(舍受)。想蕴就是种种思想,当内心与外境接触时所引起的思想活动,如了解、联想、综合与分析。而我们这个想是念念不断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蕴。识蕴是我们能够了别、认识,例如上述风扇转动发声,人最初只听到声音,随即知道是声音,这是耳识;同时传达到意,能分别了知这是风扇转动所发的声音,这就是意识;意识是了别,这个了别的念头相续不断,似水长流,前浪后浪滚滚不停就叫作行蕴。所以行蕴以迁流为义。至于受蕴,当听悦耳顺心之声就欢喜,听到刺耳违心的声音则烦恼,所以它以领受为义。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的,因为心、身两方面,心上的障碍更多。所以五蕴里,四个说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一个色蕴是有关物质方面的。五蕴都遮盖我们本性,是妙明真心的障碍。请问四大是什么 是四大佛教名山 还是四大天王 四大菩萨?

如何理解蕴界处三科的假实分位? 经说聚义是蕴义故。如契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等。广说如前。若谓此经显过去等一一色等各别名蕴。是故一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