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2020-10-13新闻11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写寇准这个人物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历史。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寇准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死后,弟弟宋太宗取代了哥哥做了皇帝,实现了历史上的兄终弟及的规矩。

这样的事与北宋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

宋太宗这人人品虽不咋样,但做皇帝还是合格的。

宋太宗在位期间。迫使吴越王钱俶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算是对北宋有过大贡献的人。

可就这样一个有大贡献的皇帝,北宋上下似乎不太喜欢他。

只想着他早些退位,好将这皇位还给自己的侄儿。

对于这件事,宋太宗也心知肚明,但到手的肥肉这会儿再给让回去,多少有些不情愿。

尽管那个人是他的侄儿, 但侄儿再好总也比不上儿子不是。

所以退位的事情一拖再拖。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宋太宗

这一年,大臣冯拯曾上疏请立皇储,这就有点不识时务。宋太宗当然没给好脸色看,当即就将冯拯贬到岭南,你喜欢说, 去岭南对着荔枝说个够。

有这么一个榜样在,议论这事儿的自然少。宋太宗很高兴,以为这事儿就此万事大吉。

但天下总有那么几个不怕死的惦记这事儿。当时的寇准就不怕死的主儿,从青州回来就见了宋太宗,也不客气,直接就与宋太宗商议立太子的人选。

尽管宋太宗不情愿,但架不住人家不要命。

这事儿只能让步,几番讨价还价。最终是立了襄王赵恒为太子,自己的儿子。

当时,宋太宗很高兴家族的荣耀能在自己的手中得到延续,当天就带着儿子去了一趟太庙,大概的意思就是对死去的大哥做个说明之类的。

算是检讨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回来的时候,京城的人们拥挤在道路两旁喜气洋洋,争着看皇太子。这时人群中有人喊了声“少年天子”。

宋太宗听后很不高兴,老子还没死呢,就这么不把我当人啊,我皇位来得不正不假,但我干活还不错啊,而且也没拿工资,好歹也给我几分面子不是。

一肚子委屈的宋太宗也不好对百姓嚷嚷,只好对寇准说了一肚子的委屈话。

一看皇帝哭的稀里哗啦,寇准忙说:“皇上啊,百姓这是高兴,你为国家选好了接班人,半分没有嫌弃您老的意思。”

这一番话说得宋太宗十分高兴,给了脸不说,还趁机赞扬了一番。这样的聪明人没有不喜欢的道理。当夜赏寇准对饮,大醉而罢。

以至于后来,有人给宋太宗献了个宝物:一通天犀,宋太宗令人加工成两条犀带,一条自用,另一条赐给了寇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姓寇的老头其实挺会办事,嘴巴也比较甜,好像没什么毛病。

这只是表现,更深层次的缺点,得往下看。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寇准

寇准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上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赐以官职为姓。到了寇准这一辈,辉煌继续在。

老爹考中进士甲科,因能力出众,被封为国公,死的时候,还被追尊至太师尚书令。

在北宋那一亩三分地上,寇家绝对算是耀眼的家族。最让人惊叹的这种耀眼的光芒还在继续下去。

寇准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寇准十五岁开始延续《春秋》。据说当时的新闻媒体将他作为现象级人物,围绕他的文章,新闻报道不亚于任何一个明星。这种局面随着寇准长大而不断增大。

这一年,寇凖19岁,开始走入高考的考场。当时北宋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太年轻的人,不敢大用,所以暂时不录取。一些朋友建议寇准虚报年纪。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寇准却不答应,理由很简单:“我才刚加入社会你就让我骗人,骗的还是皇上,这种骗人的勾当,我做不来。寇准坚决不干骗人的勾当。

当年,寇准高中,授官大理评事,并与当年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

此后他的人生仿佛是开了挂一般,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

比起人家苦苦熬资历,走后门,等机运,寇准统统都不要。

当时,北宋朝廷发生了两起受贿案。

按说这样的事;历朝历代都有算不上新鲜事,但在北宋却是个例外。

因为贪墨数千万的王淮,仅被撤职仗责,不久又恢复了原职;而只是拿了点领头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

这事儿背后的原因很明显。所以谁都没说,谁也没参入,全当没发生。

但这事儿偏偏就引起了寇准的注意,明着不敢来,暗里却借着一场大旱灾,将这事儿悄无声息的捅了出去。

弄出的动静还不小,最终惊动了宋太宗。

恰逢当时,宋太宗也想树立自己明君的威望,便借着这股东风狠狠彰显了一把自己明君的典范。

君臣目标一致,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

有了宋太宗这股强大的上市股做后盾,寇准在官场自然是混得风生水起。

案件结束后,寇准就坐上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的官。寇准开始参与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而且快得惊人。

有人说,这情商不快那才是怪事。笔者通过历史诸多的历史资料中寻找,最终得出的一个结论——寇准的高情商是要分人的。

对上司,寇准的情商在北宋绝对是排前三的。(上面两件事就是例子)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但对下属,那情商可以掉个儿来看。

北宋某年某月某日,朝廷开办公会议,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寇准吃饭的时候,吃得快,不少汤汁沾到了胡须上,门生丁谓起而为之揩拂,即溜其须。

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这就是著名的溜须拍马。

这一番话说得丁谓既羞又恼,恨不得杀了寇大人。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这情商高么?绝对是低能。

但就这个忽高忽低的高情商的男人,却又是北宋做官最认真的男人。

北宋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冗兵、冗官、冗费的历史,历北宋一朝,官员浮滥成灾始终困扰朝廷。

据不完全统计,到北宋宋仁宗时,内外属官已超过一万七千人,而北宋当时的版图还只有大唐的一半而已。这么多的官员,效力可想而知。

但在寇准的哪儿却是个例外,他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公务到了他的手中,总能做好。一个认真又有准备的人,机会总比别人多一些。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那个因寇准而坐上皇位的宋真宗对寇准极为厚爱。

若不是顾忌这老头对部下的情商太低,他恨不得立马就让做宰相。

但这个愿望并没有拖太长,两年后,辽军大军于高阳关,俘宋并代都部署康保裔,大掠而还。

辽国士气大增,征服宋朝的野心急剧膨胀。宋朝朝廷内人心惶惶,动荡不安,许多大臣主张迁都,避开辽国的锋芒,宋真宗也有所意动,

这对刚刚坐上皇位的宋真宗绝对是个考验。是打还是和他心里没底。朝政也分为好几拨,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枢密副使陈尧叟是四川人,提议迁都成都。

他们的意思很明显,敌人太强,我们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我们不能说北宋的官员全都是懦弱的,但至少大部分是这个性格。唯独寇准是例外。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多年顺风顺水的官场生涯养成了寇准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他劝说皇帝亮剑(“”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住?!。”)应该说,这句话很有感染力。

宋真宗也有所意动,但在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亲自领兵出征,寇准也追随在侧,以宰相的身份上了前线。

为了彻底断绝了皇帝逃跑的心思,寇准干脆把皇帝带在身边。

由于周旋得当,这场北宋最大的危机竟消除无形之中,双方经过协商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应该说,这份功勋是巨大的。但这份功勋里或多或少带着赌的成分。

这一点奸臣王钦若看得分明,就在人人为寇准吹嘘的时候,他悄悄走进了皇宫。

王钦若:“皇上敬重寇准,是因为他对国家有功吗?”

宋真宗:“这个还用说么,我爹都打不赢的辽国,我打赢了,这都是寇准的功劳。”

王钦若:“我想不到皇上竟有这样的看法。澶渊之役,皇上不以为耻,反而说寇准有功。”

宋真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钦若:“《春秋》—书都把城下之盟当作一种耻辱。澶渊之盟实际上是城下之盟,皇上不以为耻吗?皇上听说过赌博吧。那些赌徒在钱快要输完时,就尽其所有押了上去,输赢在此一着,这就叫‘孤注一掷’。皇上在澶州时就是寇准用来赌博的,现在想想还真是后怕。”

后面的话,历史没有记载。但我们应该说王钦若的这一番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当初主张迁都的大臣们曾经被寇准说是“罪可斩首”,因此对寇准十分记恨,便趁机在真宗面前搬弄是非,说寇准的坏话,真宗对寇准就日渐疏远了。

自此宋真宗开始冷落寇准。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很快,各种流言蜚语都有,说他勾结敌人,有人说他是一代权臣,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终于,寇准被罢官了。

没有了真宗的信任,寇准在朝中更加势微,在景德三年时就被免去了宰相的官职,发配到陕州去任知州,之后几年又辗转在几个小地方当了地方官,与当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简直是云泥之别。

天禧三年时,奸臣丁谓突然主动要求寇准回朝继续当人宰相,俗话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丁谓此举看似将寇准迎回了朝堂,其实是另有图谋。他希望寇准能够支持他,那么他就可以借助寇准的声望,进一步掌控朝廷。

寇准如此刚直,又怎么会接受丁谓的拉拢。丁谓恼羞成怒,对寇准进行攻击,污蔑他密谋企图造反,造反的罪名可不是什么小罪,这使得寇准又一次被罢相,含冤受屈被驱逐出京。后来丁谓得势,成了宰相,对寇准更是一贬再贬。

寇准——一个两次被罢免宰相的英雄他的人生结局怎样?

公元1022年,寇准又被贬到雷州担任官职,到了之后,发现连个可以居住的地方都没有,好在当地百姓敬仰寇准为人,为他盖了一座屋子,供他居住。

次年,寇准因为忧思深重,卧病在床,没过多久,就病死在了雷州、

寇准的妻子希望他落叶归根,能够带着他的尸骨回到故乡,可是路途遥远,走到洛阳巩县时就没有了盘缠,只好将寇准安葬在了洛阳。

一代贤相,最终却落得了一个冤死于他乡的下场,真是可悲。

好在,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为寇准沉冤昭雪,才没有让寇准死后都一直背负着这冤屈,也洗清了他的污名,这才让后世的我们可以了解寇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辽宋夏金#寇准#宰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