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风险管理关键指标 风险评估的指标主要考虑那六大因素?

2020-07-21知识7

在操作风险关键指标中,客户投诉占比属于人员风险指标类,客户投诉反映了商业银行正确处 正确答案:D客户投诉占比=每项产品客户投诉数量/该产品交易数量。客户投诉反映了商业银行正确处理包括行政事务在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程度。风险评估的指标主要考虑那六大因素? 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三种。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优点,适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了解法、逻辑分析法、类似估计法。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风险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风险。关键风险指标的什么是关键风险指标 ①相关性②可测量2113性③风险敏感性④实用5261性第一步,了解4102业务和流程;第二步,确定并理解主要1653风险领域;第三步,定义风险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确定主要的风险指标。一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有多种成因,但关键成因往往只有几种。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是对引起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成因指标进行管理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分析风险成因,从中找出关键成因。2.将关键成因量化,确定其度量,分析确定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时该成因的具体数值。3.以该具体数值为基础,以发出风险预警信息为目的,加上或减去一定数值后形成新的数值,该数值即为关键风险指标。4.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即当关键成因数值达到关键风险指标时,发出风险预警信息。5.制定出现风险预警信息时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6.跟踪监测关键成因数值的变化,一旦出现预警,即实施风险控制措施。以易燃易爆危险品储存容器泄漏引发爆炸的风险管理为例。容器泄漏的成因有:使用时间超过保质期、日常维护不够、人为破坏、气候变化等因素,但容器使用时间超过保质期是关键成因。如容器使用最高保质期限为50年,人们发现当使用时间超过50年后,则易发生泄漏。该“50年”即为关键。关键任务指标如何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安全为基础,质量为保证,效益为中心。什么是关键风险指标? ①相关性 ②可测量性 ③风险敏感性 ④实用性 第一步,了解业务和流程;第二步,确定并理解主要风险领域;第三步,定义风险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确定主要的风险指标。关键风险指标的关键风险指标在寿险公司的应用[1] 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管理部门希望将抽象、复杂的操作风险转变为直观、简单的数字,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通过量化的手段和方法,可以直观的反映操作风险现状,便于观察操作风险变动情况。关键风险指标就是一种操作风险定量分析方法。关键操作风险监测指标的建立基础是假设操作风险大小与某些数量指标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些数量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某些操作风险水平的变化,指标依附于某—产品线或实体中已识别的操作风险,具有可计量性和一定的预警功能,并能通过定义触发水平,来引起管理层对指标参数值超过安全区间的操作风险的重视。也就是说指标具有风险敏感性,能深入洞察风险组合的变动情况。KRI是实现对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十分有用的工具,保险公司内部一般由专门指定人员或风险管理者定义指标项目及其执行的程序。在选择指标和构建整体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重要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要覆盖当前整体范围内的操作风险重点环节,可能不是面面俱到,但必须抓住操作风险易发的区域或者风险严重的区域开放性原则。KRI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架构,随着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和风险偏好的转移,指标的选择也应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事前预警和事。

#关键风险指标#关键#风险管理#操作风险#风险评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