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们自来水厂采用的水源是水库水,在处理过程? 反应沉淀池一般设计深度

2020-07-21知识6

絮凝反应池后用什么沉淀池深度处理的沉淀池选用,地方足够大,用斜板害怕堵塞,一般在给水厂用斜板得多,污水中水回用用的多吗,有什么缺点 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是利2113用水中的悬浮物通过自然沉淀5261或混凝沉淀去除4102。沉淀池按流向分为卧式沉淀池1653和立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取决于沉淀池的水流量和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沉淀池优点:1、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2、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3、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2、为避免短流,在设计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加强运行管理,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平流式沉淀池沉淀基本原理是什么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水池表面呈长方形,进出口位于水池两端。进气道通常使用浸入式进气道。水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水池。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水池的横截面上。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66330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水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应保证水流沿池溢流段均匀分布,并按设计流速缓慢、稳定地流动。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扩展资料: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 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作为冷却水水质时浊度不大于20NTU。(2)池或分区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座。(3)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应适当增加沉淀时间。(4)沉淀池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6)水池长宽比不小于4:1。每个单元的宽度或导流墙之间的距离应为3-9m。我们自来水厂采用的水源是水库水,在处理过程? 自来水的水源有很多种:地下水、水库水,河道水,如果深度处理,污水,海水均可,只是处理成本不同。一般的工艺:反应、沉淀、过滤、消毒,就可送到管网。根据水源不同,控制的指标不同进行相关工艺的设计。比如:软化,除味(比如水源污染,气味较差),深度过滤等等。水厂建筑按工艺流程一般也就是:配水井,反应沉淀池(混凝沉淀,降低浊度),无阀滤池(过滤及滤后消毒),清水池,管网。UASB为什么可以不设沉淀池 在UASB内虽有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混合液进入沉淀区前已把气体分离,但由于沉淀区内的污泥仍具有较高的产甲烷活性,继续在沉淀区内产气;或者由于冲击负荷及水质突然变化,可能使反应区内污泥膨胀,结果沉淀区固液分离不佳,发生污泥流失而影响了水质和污泥床中污泥浓度.为了减少出水所带的悬浮物进入水体,外部另设一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床内.设置外部沉淀池的好处是:(1)污泥回流可加速污泥的积累,缩短启动周期;(2)去除悬浮物,改善出水水质;(3)当偶尔发生大量漂泥时,提高了可见性,能够及时回收污泥保持工艺的稳定性;(4)回流污泥可作进一步分解,可减少剩余污泥量.六、UASB的设计UASB的工艺设计主要是计算UASB的容积、产气量、剩余污泥量、营养需求的平衡量.UASB的池形状有圆形、方形、矩形.污泥床高度一般为3-8m,多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当污水有机物浓度比较高时,需要的沉淀区与反应区的容积比值小,反应区的面积可采用与沉淀区相同的面积和池形.当污水有机物浓度低时,需要的沉淀面积大,为了保证反应区的一定高度,反应区的面积不能太大时,则可采用反应区的面积小于沉淀区,即污泥床上部面积大于下部的池形.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是UASB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污水厂深度处理 需要 高效 沉淀池 吗 高效沉淀池工艺 工艺概述: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该工艺特殊的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工艺原理: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这种高密度的矾花使得污泥在沉淀区的沉降速度较快,而不影响出水水质。在澄清区,矾花慢速地从预沉区进入到沉淀区使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进入斜管沉淀区完成剩余矾花沉淀过程。矾花在沉淀区下部累积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斗上部,经泵提升至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一层位于排泥斗下部,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优点:絮凝体循环使用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节约10%至30%。

#污泥浓缩#污泥负荷#污泥膨胀#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