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近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平阳镇王快新区扶贫车间务工的30多名工人高高兴兴地领到了当月的工资。
“受疫情影响,企业没有了外贸订单,但是我们拓展了网店销售渠道,确保了工人工资如期发放。”阜平县泽阳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和顺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当初创办这家扶贫车间,就是想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企业再难,也不能拖欠工人的工资。”
在革命老区阜平县采访,记者多次被党员牢记初心使命永葆为民情怀的激情所感染。当地高质量的党建示范引领,更是凝聚起强大的党群合力,激发出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
2020年2月,河北省委部署开展“抓党建、防疫情、促脱贫、保小康”活动,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全省各地各级各有关部门扎实推动“抓防促保”活动走深走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阜平县平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富明(左)与阜平县泽阳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和顺探讨产品销路问题。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党建引领产业兴,党员带头当先锋
“给钱给粮,不如引来食用菌产业实在。”如今的阜平县,小小的香菇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顶梁柱”。
9月23日一大早,阜平县平阳镇土门村54岁的党员张爱军就赶到菇棚采摘香菇。“这个棚里放置着1.7万棒菌棒,刨去成本和雇人工资,一个棚能净落5万块钱。”曾经的贫困户张爱军,如今已成为党员示范户。
刚开始种香菇,许多村民怕赔钱,不敢包棚。“我是退伍兵,又是33年党龄的老党员,所以带头包了两个菇棚。看到效益后,村民踊跃包棚。”张爱军说。
阜平县平阳镇土门村党员张爱军带头包菇棚,由贫困户变成党员示范户。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党员领跑,群众跟跑。阜平县让党员走到产业中去,把群众领到产业中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在产业发展主战场,阜平县的党员率先流转土地、率先学习技术、率先承包经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涌现出80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党员干部带动,贫困群众由“揣着手等”到“甩开手干”,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药材、规模养殖、家庭手工、生态旅游等六大产业快速发展。
原在北京做生意的马鹏举,2008年回村担任隆化县白虎沟蒙古族满族乡泉眼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他发挥自身优势开始在村里谋划发展农业园区。
“刚开始大家都不看好,我就自己先干起来。”马鹏举介绍说,整个农业园区有86个大棚,累计流转120亩地,涉及48户,每年每亩地给农户800元租金,同时带动全村20多个农户在园区打工,其中贫困户15个。
“党员发动不起来,脱贫致富的‘马达’就转不开。”这是隆化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姜国锋的最大感受。
近年来,隆化县采取内选、外引等方式,从致富带头人、返乡能人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村干部,着力优选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
急难险重任务,成为检验党员成色的一块“试金石”。
“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阜平县的党员们纷纷递交请战书,承担村里卡口值班、消杀、排查等任务,为村民代购蔬菜粮油等生活必需品。
阜平县广泛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党员在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和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体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引领群众向党组织靠拢。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河北省动员党员干在先冲在前,广泛开展“亮身份、上一线、当先锋”活动,在防控一线设立临时党组织1.7万个,成立党员联防联控服务队9.4万个,172.28万名基层党员直接投身疫情防控,379.74万名党员自愿捐款3.66亿元。全省一线提交入党申请书或提出入党申请5.2万人,发展党员1149名。专项党费累计投入1.26亿元,有力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夯实集体经济堡垒,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今年49岁的居桂义,是衡水市故城县三朗镇居召村村民,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后遗症,妻子又是盲人,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
见到记者,居桂义兴致勃勃地算起了自己的脱贫账:“2019年,我把家里的6亩地入股了村集体合作社,1亩地保底收入600元,这一年就是3600元,加上自己在集体合作社打工的工资,去年一共收入了2万多元,当年就脱了贫!”居桂义觉得,一辈子都没像现在这么幸福。
如今,居召村实现了全村1070亩耕地全部入股合作社,发展村集体产业,2019年村集体收入8万多元。居召村党支部书记居福顺介绍,村集体合作社优先吸纳166名贫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使贫困群众实现了股金和薪金“双收入”。
故城县居召村村民在村集体合作社大棚内进行果蔬管理。长城网记者 董达 摄
近年来,故城县三朗镇探索创新“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经营+农户(贫困户)入股”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并以村集体名义成立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集体经营,在每亩600—800元保底收益的前提下,盈利的60%用于全体入股村民分红,20%用于合作社经营性支出,2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支出和贫困群众帮扶。
阜城县冯塔村发展密植梨种植产业,带动周边100多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武强县吴沙洼村党支部利用定点扶持资金50万元,建成手套生产车间,村集体年收入超10万元……
衡水市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抓防促保”活动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清零”行动。截至目前,衡水市2017年底排查出来的1135个集体经济空白村如期“清零”,4994个建制村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61.3%,92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
“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走对了,2020年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70万元,明年能达到100万元。”尚义县南壕堑镇十三号村党支部书记姜万河,并没有沾沾自喜:“我们还打算发展规模养殖业,村集体流转土地,整理后的梯田上,种植传统老品种作物,发展体验观光农业。”
尚义县南壕堑镇十三号村村民在大棚内为西瓜吊蔓。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张家口市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部分村的村级集体收入主要通过土地租赁、光伏项目等方式获取,长期稳定的经营性收入较少。
为此,张家口在“抓防促保”活动中探索股份合作、混合经营等新路径,对集体经济空壳村和5万元以下薄弱村集中攻坚。截至目前,集体经济空壳村从243个降到74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从1558个增长到2322个。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截至目前,河北省共优化设置产业党组织1473个,紧紧把财政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抓在手上,在集体经济“清零消薄”和质量提升上持续发力,全省有集体经济收入村达到97%,5万元以上的达到 57.9%。
驻村帮扶“一招鲜”,打好脱贫攻坚战
9月16日,记者在阳原县化稍营镇下沙咀村看到,许多农户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摆着“致富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脱贫光荣示范户”“党员致富能手”“环境卫生示范户”等牌匾。
张家口市委统战部驻下沙咀村第一书记刘建忠说:“农户从内心深处,非常看重这种精神激励。我们就是要培树典型,为他们披红戴花,颁发奖牌和奖品。”
下沙咀村原先是一个后进村,党员先锋作用不突出。“驻村工作队来了后,通过抓党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制度,村‘两委’班子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下沙咀村党支部书记王岭深有感触地说。
刘建忠(右)来到下沙咀村村民李全升(中)的羊舍了解养羊行情。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让党旗飘在阵地上、让党员冲在火线上。”刘建忠认为,后进村要想变成先进村,抓党建是根本。2018年驻村后,他们结合统战部门特点和村情实际,经过反复论证,创建了“党支部+”(“党支部+工作队”“工作队+社会力量”“党支部+公司”)扶贫脱贫模式。
皮肤晒得黝黑,与这里的村民并无二样;50多岁的人了,干起事来风风火火,像个“拼命三郎”……他就是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驻张家口市阳原县榆林关村第一书记刘景业。
刘景业驻村帮扶后,上炕头、下地头,问计于民,巧施“兵法”,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让村民闲暇时不再“蹲墙根”;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养牛、养鸡、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既富村也富民。
毛红领(右)与藜麦种植户一同展示代家村小包装藜麦产品。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驻张北县代家村第一书记毛红领,2018年3月驻村以来,抓班子带队伍,村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两手抓,曾经的坝上深度贫困村发生巨变,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光伏、种植业(藜麦、大棚西瓜、大棚草莓)、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五大产业强势崛起,踏出了一条高质量脱贫之路。
扎实推动驻村帮扶,压实驻村帮扶责任,帮困难群众过难关。目前,河北省7746名驻村第一书记、23278名驻村干部全部在岗履职,与当地党员群众一起,战疫情、抓脱贫、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