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辽宁省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百姓搭建说事、议事、调事的平台——“村民评理说事点。”这一具有辽宁特色的探索,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辽宁的发展创新和具体体现,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全省各地已经设立“村民评理说事点”10893个。按照计划,到今年底,全省“村民评理说事点”覆盖率将达到100%。
开放说事 问题“晒”在阳光下
“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做。”不少人这样评价“村民评理说事点”。
“村民评理说事点”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唠家常”,老百姓心里有啥不痛快的,在这里都可以说出来,从而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
当前,辽宁省社会矛盾纠纷多发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据统计,2019年,全省城乡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近10万件,其中乡村调解案件6万余件,占总数的60%以上。
这些纠纷必须及时调处化解!于是,辽宁省司法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习借鉴省外先进经验,确定在全省每个行政村依托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室(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村民评理说事点”,为群众搭建说事、议事、调事的平台,畅通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民。
科学议事 集体的事大家商量
“村民评理说事点”,不止是个矛盾纠纷调处点。
“大事、小事、烦心事,实事、难事、身边事,从政策法规到村规民俗,从社情民意到矛盾纠纷,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都可以到‘评理说事点’说道说道。”辽宁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李晓强说。
发生在沈阳市浑南区祝家街道佟家峪社区的一件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今年4月12日,一场以“我为杏花节做点啥”为主题的“说事大会”在佟家峪社区评理说事点上演。为了杏花节的顺利举行,村民们出主意、想办法,畅所欲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好事,但如何走出第一步是关键。”“杏花酒是个很好的卖点,我们得一起好好地研究一下推广路径。”……
过去,佟家峪杏花节的筹备工作主要由村干部组织,村民往往只是在活动当天才来参加。在这次“说事大会”上,部分村民提出设置农产品销售展位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采纳。杏花节组委会将专门设置农产品销售区,为村民免费提供农家特色小吃展位,鼓励村民在做好游客餐饮服务的同时,积极将本村的特色小吃推广出去。
有人评价,此次“说事大会”的举行,不仅为村民参与村内发展论事、议事提供了平台,更打通了收集民意、集中民智、为民服务的渠道。同时,村民对本村相关发展规划也有了更多的知情权、提议权和商议权,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农村环境卫生、小区治安联防、文化体育活动……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群众聚在“评理说事点”,一起聊的不再只是家长里短,事关村庄发展、社区治理的事情,也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哪些问题急需解决,哪些地方仍需改进,有什么好的经验、办法可以借鉴,大家共聚一堂集思广益,谈想法、想对策、提建议。
找准情与法的契合点 巧解群众心结
“村民评理说事点”核心在“议”,关键在实效。怎么才能让“村民评理说事点”真正发挥作用,辽宁省司法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的意见》指明了方向:建好“村民评理说事点”,重点是选好“点”,关键是选对“人”,并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做保障。
选好“点”,就是“村民评理说事点”有合适的办公场所。在锦州市黑山县走访时记者发现,“评理说事点”主要分布在四类场所:一是合适的村委会办公室,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三是村里的商店、超市,四是人民调解员家中。
选对“人”,就是选有较高素质、热心肠的“评理说事”的召集人、提议人。
“每名评理调解员都是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在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红巾社区,社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指着“评理说事点”的人员名单说,“无论是‘两委员一代表’、社区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还是楼长、网格员、‘贤达人士’,都有一技之长,懂政策,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一个个活跃在群众身边的评理调解员,以唠家常、论是非的方式,收集问题线索,及时反馈信息,依法依规调处矛盾纠纷,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