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代田法”所表示的是什么? 耦耕耧犁耦犁

2020-10-12知识2

“代田法”所表示的是什么?

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广泛使用了吗为什么 没有广泛使用。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硬度不足等原因,未能大范围使用。石锄与石犁仍是主要的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铁农具和牛耕大量。

中国农业为什么以种植业为主? 中国传统2113农业经济结构长期延续的原因探析5261传统农业经济作为一4102种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特1653殊类型的经济,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是以手工劳动进行简单再生产的相对静态的经济。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则是由特定的传统要素(土地、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等)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它包括土地所有制结构、农业种养业结构、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结构等。中国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从秦汉时期成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其某些特征直到今天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注:正如许倬云所说:“中国人好像一旦踏上了农业路,就再也没有背离过。见[美]许倬云:《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程农、张鸣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成为我国现代化改造的重要对象之一。因此,探讨其长期延续而很难被突破的原因,仍然有着时代的必要性。一、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长期延续的表现及典型特征1、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较少变化。在农业发展史上,农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同生产工具的材质和农耕动力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同原始农业相对应的。

与牛相关的耕作方式 西汉早期,汉武帝晚年,任用赵过向全国推广“用耦犁,二牛三人”的方法,使铁犁和牛耕法逐渐普及。东汉时牛耕日益发展,使用耧车一牛一犁法已非常普遍。。

是什么发明奠定了犁耕的基础? 原始农业时期,已发明了整地、收获、加工脱粒等三类农具。商周时期已产生中耕技术,出现了中耕农具,并且发明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牛马为动力的犁耕并发明了铁农具,同时还创造了加工农具石磨。汉代是我国农具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发明了整地机械耦犁和播种机械耧犁以及加工机械踏碓和风扇车。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套抗旱保墒的耕耙耱技术,相应地创造了耙耱等整地农具。唐代在农具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发明了曲辕犁,大量使用碾磨。宋元以后的农具虽有一些改良和进步,但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中国传统农具已经基本成熟定型。

什么是垄作法?什么是代田法?

铁犁牛耕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吗 的确是的。铁犁牛耕是农业2113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5261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春秋4102战国时1653期。春秋后期,我国已经发明生铁自炼技术。这些比欧洲早1900年,对于铁工具的推广有决定意义。铁工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而牛耕的情况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在一些墓葬和敦煌、榆林石窟的众多的壁画“牛耕图”中,都有反映。其中多数为二牛抬杠,用长单直辕犁;少数用一牛耕田。铁器的应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牛耕的应用则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1、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增加了铁铲和铁犁;牛耕得到推广。2、三国时期魏国马均发明制造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3、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古代史跨越几个朝代,持续数百年的重要历史现象。当然,这个发展过程主要分几个阶段:秦汉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代安史之乱后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经济得到稳定发展;到了两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扩展资料: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这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

耦耕和耧犁名词解释? 耦耕,拼音:ǒu gēng,释义:指二人并耕。后亦泛指农事或务农。语出《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农计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耧犁,拼音lóu lí,意思是耧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