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人生的自我审判和裁决:是问心无愧,还是问心有愧?

2020-10-12新闻17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很多文化瑰宝,成语就是其一。每个成语都是特定文化体系中提纲挈领之论说,富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涵义。

成语“问心无愧”的内在精髓,就是责诸己的自我审判;其本来精神,就是求诸己的自我裁决;其原本灵魂,就是修诸己的自我慰藉。

人生的自我审判和裁决:是问心无愧,还是问心有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中,有一个核心价值趣向,就是为人做事都要做到求诸己。求诸己,就是尽自己的责任,亦即是做好分内之事的尽人事。

由此,衍生出三个人生重要思维和意蕴:

追究问题的责任,就在于责诸己;进行问题的裁决,就在求诸己;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修诸己。

这种反身以对心性、心灵的责问,就是人的自我审判、自我裁决,自我慰藉。

审判,是法律行为,意指审理案件,并予以判决。在审判中,有审判官,有告发或揭发者,有被告者。我们对内心的扪心自问或责问,何尝不是审判或裁决行为?

不过,这里的审判官,是人性的良知;告发或揭发者,是人人皆有的良心或羞耻心;被告者,是过去犯过错误、过咎而放失的内心。

人的良知或良心觉醒,就会有对过往内心的审判和裁决。

人生的自我审判和裁决:是问心无愧,还是问心有愧?

“问心无愧”的内在精髓,是责诸己的自我审判。

“问心”,是反躬自问,亦即是对过去或已往之心的自我审判。这一自我审判的机理,就是良知对人间道义和真理的坚持,也是对已往内心是否如实这样做而进行的自我解剖、自我检查和自我反省。

代表人性之真理的觉醒良知,一旦发现过去或已往之心有违背和忤逆道义和真理之事为,就会查找原因,评估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而做出评判。

审理和评判,就是在问责,或免于追责,或追究责任。追究责任,就在确认作为责任主体的过往内心,有了不负责任或疏忽自控的现象和问题。

人生的自我审判和裁决:是问心无愧,还是问心有愧?

“问心无愧”的本来精神,是求诸己的自我裁决。

审理和评判之后,就要裁决,而裁决的结果就是或无愧、或有愧的不同结果。裁决无愧与有愧的标准,就在于看是否坚守了人性底线,是否守住了人格或做人资格。

裁决自己心中无愧,就是认可自己过往的内心,在按照人性的道义和真理为人做事,履行了自节、自律和自控的责任,没有做“伤天害理”之事。

裁决自己心中有愧,就是不认可自己过往的内心,认为在自节、自律和自控上已然失责,做了有违道义和真理之事。人生信念不坚定,意志不坚韧,志趣不高尚,形象不清廉等,都会成为问责的内涵。

人生的自我审判和裁决:是问心无愧,还是问心有愧?

“问心无愧”的原本灵魂,是修诸己的自我慰藉。

自我良知裁决自己内心问心有愧,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感到人格上的羞耻。

知耻而彻底悔悟,自觉改正之,弥补过失,纠正错误,校正偏差,就是获得了重新做人的机会。

裁决自己内心问心无愧,就会感受到心灵的慰藉,感到人性上的安心。

知道内心做的很好,就会自我认可,自我鼓励,自我加压,就会获得无憾无悔的人生精神体验。

问心无愧或有愧的灵魂责问,既可是做完一件事、对待一个人所进行的单一反思和问责,又可是过往人生和事业的全面反省和问责。

问心无愧,又是一个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评价自身,有效校正自我的过程。

只有严以律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能成为一个问心无愧、经得起良知审判之人。

人生的自我审判和裁决:是问心无愧,还是问心有愧?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人生哲理#问心无愧#人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