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英:易地扶贫搬迁提升村民幸福感相关新闻

2020-10-12新闻8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

“十三五”以来,大英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进程,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过上了新生活,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大英:易地扶贫搬迁提升村民幸福感相关新闻

峦苍柏村安置点。 蒋亮摄

发展村集体产业实现多渠道稳定增收

走进金元镇峦苍柏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白墙黛瓦,果树成荫,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

“以前我们交通出行不便,挑水都有几里路远,下雨天更难走,吃水比较困难,住房就是土坯房,破旧不堪。”峦苍柏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住户唐志金告诉记者,现在条件好了,住楼房、走水泥路、吃自来水,天然气、网络等都有,简直和城里生活一样。对于新的居住环境唐志金赞不绝口,他说,这都要感谢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住有所居,业有所乐。为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渠道,解决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峦苍柏村还通过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脆红李、刺梨、蜜本南瓜等村集体产业,改变过去传统种植模式,为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增添了信心。同时,村民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来增加收入,成为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

“现在我在村里的种养殖基地打工,自己还种了200株脆红李,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现在生活可以了,比以前强了好多倍。”唐志金开心地说。“扶贫扶长远,长远靠产业”的做法,得到搬迁群众积极响应,改变了过去“输血型”扶贫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如今,除了在村集体产业里务工,村民们还自己种植脆红李,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多渠道稳定增收。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村民不出远门就能就业增收

居住环境改变了,收入稳定了,生活便利度也得到了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以前的房子,前抵坎后抵崖,住起都提心吊胆,想修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吃水也困难,现在政策好了,住上了小洋房,电通水通气通,比以前好十倍百倍。”在象山镇凤阳村村民许六和的家里,房屋宽敞明亮,彩电、沙发、冰箱等设施一应俱全,说起搬迁后的新变化,许六和感慨万千。

“这个扶贫车间搬到我们村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也方便照顾一家老小,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在家就能就业,这让村民罗长松十分高兴。在解决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难题上,凤阳村创新引进企业,将扶贫车间建在了家门口,让村民不离乡不出村就能就业增收。

易地搬迁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十三五”以来,大英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以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为主线,持之以恒抓项目促搬迁、抓配套促保障,力促易地搬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截至2019年底,大英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88户、7268人,涵盖269个村,新居水、电、气齐全,安置点绿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齐备,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率达到100%。

据大英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何均介绍,下一步,大英县将继续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工作,尤其是重点关注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状况,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环境改善和政策兜底等政策举措,不断构建和完善搬迁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搬迁户自身的“造血”功能,确保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刘琳 王西 唐波)

#扶贫车间#就业#村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