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藏书家的[一、铁琴铜剑楼] 海源阁藏书楼位于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上层中间门额上悬挂“海源阁”阳言语匾额一方,为杨以增亲书,额后有杨以增自题跋语。海源阁藏书浩瀚,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杨氏第四代人杨保彝编著《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及《海源阁书目》计有208300卷有余。另有不载于书目者尚多。海源阁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供杨氏先人牌位,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前有一长条状小院,东侧有两座长廊式高台读书亭。楼下东首为通往后院的通道,杨宅第四进院内为海源阁明清版本藏书处。海源阁藏书浩瀚。至清末,海源阁藏书已达三千二百三十六种计二十万八千三百卷有余,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后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图书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现已在原址按原来的结构样式重建,并开始对游人正式开放。
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是哪四座啊?
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是哪四座啊? [一、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古里镇,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二、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清代)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杨以增所建[三、宋楼]湖州的皕宋楼:皕宋楼藏书为三部分:皕宋楼(藏宋元刊及名人手钞手校者)、十万卷楼(藏书以明刊本为主)、守先阁(.藏明后及明刊的重校本和传钞本)。(注:皕宋楼和十万卷楼为陆氏故宅的二室而已,陆心源亲手所建为潜园,规模宏大,他的另一藏书楼—守先阁即在其中,守先阁嘉惠学子,空前绝后,待后叙。[四、八千卷楼]中国清代杭州丁丙藏书楼。丁丙,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
袁芳瑛的人物简介 湖南湘潭人。字漱六,室名卧雪楼(藏书楼名),亦名卧雪庐。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松江知府。嗜蓄书,与朱学勤、丁日昌并称为咸丰时三大藏书家。藏书之富足与瞿绍基恬裕斋、陆心源皕宋楼、杨以增海源阁相匹敌。所藏十分之三得之孙星衍旧藏。光绪初,其藏书为李盛铎木犀轩在湘购得。
我国古代的大藏书家都有哪些?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与丁申皆嗜藏书,家有“嘉惠堂”,藏书闻名。与瞿镛、陆心源、杨以增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其家世有藏书之习,祖父丁掌六就已在杭州梅东建楼储书,他感于在北宋时先祖丁顗就建有“八千卷楼”,遂又请题其书楼为“八千卷楼”。父丁英(字洛耆),亦喜藏书,所购几万卷。至丁申、丁丙兄弟时,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总书楼名“嘉惠堂”,楼中分别辟名为“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甘泉书藏”、“济阳文府”、“当归草堂”等。朝访夕求,凡齐、燕、楚、赵、越、秦、晋间,听说有善本,必得而后以已。历30余年,藏书8 000种,总数共达30万卷。计有宋元刻本200余种,铭刻经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极多,收藏乡土文献亦多,具有地方特色。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贡献。藏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售于江南图书馆,现存于南京图书馆。藏书印众多,主要有“八千卷楼珍藏善本”、“丁氏八千卷楼藏书之记”、“辛酉劫后所得”、“钱塘丁氏藏书”、“嘉惠堂藏阅书”、“小令威竹书堂”、“求己室”、“东门莱侬”、“强圉涒滩”、“钱塘清望世家”、“十载孤儿”、“济阳文府”、“青门词隐”、“四库著录”、“曾藏八千卷楼”等数十种印章。
你知道哪些关于藏书家的趣事?
杨以增的藏书整理 杨以增收集、购买书籍时,特别注意鉴别书籍的真伪和收藏价值,大多经过梅曾亮、高均儒、吴熙载等文人、鉴赏家的鉴别,因此,所收购书籍大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泾县包世臣结为文字交,后又聘请包世臣入其幕府,为他鉴定古书、字画。先后所收书达10余万卷,藏书楼为“海源阁”,取“涉海而能得所归者”之意。楼上藏宋元精椠,楼下为宋、元、明和清初版、殿版、手抄本;另将帖片、古物、字画贮于阁的后院,凡五间,皆至充栋。另辟有“宋存书室”,因得宋版书《诗经》、《尚书》、《春秋》、《仪礼》、《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遂称“四经四史之斋”。咸丰年间,江浙藏书家多不能自守,他乘机购得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大部藏书,又得鲍氏“知不足斋”、秦氏“石研斋”、惠氏“红豆山庄”、方氏“碧琳琅馆”藏书以及江都汪容甫、海宁陈仲鱼、阳湖孙渊如、大兴朱竹君等海内名家部分藏书,并借主管河道之便,用粮船运至鲁,由此改变了我国藏书以江南为中心的格局,成为中国藏书史上与江南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搂”并峙,时称“南瞿北杨”。子杨绍和撰有《楹书偶录》,刊有《海源阁丛书》,江标为其《宋元本书目》作序,洵一时之盛。藏书经杨绍和、杨保彝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