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十大将领 元朝末年名臣

2020-07-21知识7

元朝的汉人名臣有哪些? 安童应该是元朝汉人中的名臣,他极力推行的汉化政策,目光是长远的。但由于忽必烈对佞臣的信任,安童的设想最终也无法实现。安童生于公元1248年,病逝于1293年,年仅46岁。安童的父亲曾为忽必烈争夺汗位出谋划策,深得忽必烈倚重,其父死后,安童也继续得到优待。1263年忽必烈夺位成功,本欲诛杀对手党羽,年仅16岁却欣赏儒家学说的安童当即表示反对。建议忽必烈推恩立信,得到忽必烈的采纳与信任。当时史天泽担任右相,但忽必烈却因李璮之乱的缘故,对汉臣产生怀疑,又打算以蒙古官员制衡汉官。不过,安童18岁时,忽必烈毅然任命他为左相,地位甚至在史天泽之上。此后安童极力推荐汉族官员,并积极致力于推行汉法。阿合马是忽必烈最信任的蒙臣,他十分忌惮安童,不断在忽必烈面前进谗。终使安童被贬至西北,其间还被阿合马的西部蒙古亲信监禁了起来。直到阿合马死后,安童才又被诏回朝中拜相。后来忽必烈以卢世荣推行的财政改革为主,桑哥在卢世荣被处死后,极力推行新的理财政策,与安童的主张相互冲突。安童受到桑哥等人排挤,他的汉政也无法继续推行。桑哥死后,从能力和威望上安童在前,可忽必烈改任完泽为相,结束了安童的汉化进程。元朝有哪些名臣 仔细一看,元朝时代的民族政策很好啊,丞相里面汉人,藏族人,蒙古人,契丹人等等,都有,现在我朝,少数民族不过是点缀。更有意思的是,蒙古人当时有的即。明朝十大将领 一、徐达:2113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5261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4102军。至1653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与常遇春率军消灭张士诚。二、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出身贫苦,初为盗匪,后来投奔朱元璋,攻占集庆后,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至正二十年,在龙湾大破陈友谅军队。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三、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四、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明朝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五、傅友德:明朝开国将领。出身农家,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后率部归朱元璋,。

#元朝历史#明朝#范仲淹#朱元璋#阿合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