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探究“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与“阴平阳秘”的关联

2020-10-12新闻22

前天写了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点,很多朋友搞不懂与《内经》“阴平阳秘”的差异点,其实不管是张介宾的“阳常平阴不足”还是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都是常见的病理状态情况,而“阴平阳秘”是《内经》倡导的最佳动态平衡状态,“阴平阳秘”中的平、秘都是一个意思,平衡。“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是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的相对平衡。阴者藏精而起极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真阴要有收敛收藏阴精的作用,并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阴平);真阳要有生长生发抵御外邪的作用,并不让真阴外泄而固束真阴(阳秘)。

探究“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与“阴平阳秘”的关联

再来看明末医家张介宾倡导的“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重点地论述了元阴与元阳(或称真阴与真阳)的实质关系,并进一步把真阴真阳归属于命门之水火,创制了左归和右归等方剂,运用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法,从而成为温补学派的中坚。

“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学说是以元阴元阳互根为基础,体现了《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思想。他认为,阴不能没有阳,无气便不能生形;阳不能没有阴,无形便不能载气。所以物生于阳而成于阴,故阴阳二气不能有所偏,不偏则气和而生,偏则气乘而死。阳为阴的主导,阴为阳的基础,所以在生理上元阳、元阴两方而都是必要的,朱丹溪立“阳有余阴不足”及“阴虚火动”之说,后人拘守成法,不能分辨虚实,妄用寒凉攻伐,以致贻害无穷。景岳欲敦其偏,一反丹溪“阳常有余”之说而谓“阳非有余”。盖人之生气以阳为主,难得而易失者惟阳,既失而难复者亦惟阳也,此为其温补立论的根基。

探究“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与“阴平阳秘”的关联

张氏进而把阴阳都归属于肾之命门,认为人一身阴阳之消长,皆由乎命门之水火。他说:“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命门者水火之府,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这样把阴阳归一,较之把阴阳分属于左右两肾更符合阴阳辩证统一的思想,也使得命门学说更加完整具体,可以说张景岳在这方面的论述丰富,并发展了丹溪火论学说的理论。

如果要从根源来说明丹溪与景岳的理论不同,还要从各自的学派来分析,朱丹溪理论是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学派”为纲,其学派还有像张从正、戴元礼、汪机等医家,是以阐发火热病机为中心内容的一个医学流派;而张景岳理论是以张元素所代表的“易水学派”为纲,其学派还有像李东垣、王好古、李中梓等医家,是以脏腑病机为其研究中心的一个学术流派,后世也称其为温补学派。

探究“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与“阴平阳秘”的关联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生活养生#阴平阳秘#学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