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沁园春·雪》一词写得大气磅礴、气吞山河。当年这首词被发表在重庆方面的报纸上时,在山城造成了巨大的舆论轰动,蒋介石也极为震惊。蒋介石后来也想压一头,他命令国民党控制的报刊连续发表和词30多篇,评论文章10多篇,可无一能达到毛主席那篇的境界。
《沁园春·雪》一词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6日所创作,当时毛主席正在率领红军东征,遇到百年一遇的大雪。当天红军来到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过黄河,看到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毛主席提笔写下这首名作。
但是,《沁园春·雪》直到十年后才得以发表,毛主席的好友柳亚子最先看到。柳亚子大为震惊,评价这首词超越了苏轼、辛弃疾的境界,“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
除了《沁园春·雪》外,大家熟悉的还有《沁园春·长沙》,这首收录于高中语文课本里,比《沁园春·雪》创作的时间还要早很多。《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写于1925年秋,这年毛主席32岁,他再次离开家乡,取道长沙,准备去广州继续工作。
也是同一年,全国革命形势此起彼伏。当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9月毛主席来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10月则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这首词的上阙描述了湘江的秀美风景,尽管已经是深秋,可依旧生机勃勃,毛主席由此提出大好河山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振聋发聩的发问,也体现了毛主席的雄心壮志。“谁主沉浮?”更是其中的核心,四个字包含了毛主席对时代、国家命运前途的深刻思考。
下阙重点描述了同学少年的崇高革命理想,大家都是踌躇满志,应该都有所抱负。从整体来看,毛主席通过这首词直接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如果说写《沁园春·长沙》只是一种思考、一种理想,可到了11年后就变成了一种实践,毛主席已经有了将事业做大的方法了。
1945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历时43天艰苦谈判,可是国民党还是背信弃义,撕毁协定。毛主席回忆谈判历史时,用一首《七律·忆重庆谈判》来表达自己奋斗的意义,“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参考资料:《沁园春·长沙》、《七律·忆重庆谈判》#毛主席#蒋介石#柳亚子收藏
除了《沁园春·雪》外,大家熟悉的还有《沁园春·长沙》,这首收录于高中语文课本里,比《沁园春·雪》创作的时间还要早很多。《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写于1925年秋,这年毛主席32岁,他再次离开家乡,取道长沙,准备去广州继续工作。
也是同一年,全国革命形势此起彼伏。当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9月毛主席来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10月则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这首词的上阙描述了湘江的秀美风景,尽管已经是深秋,可依旧生机勃勃,毛主席由此提出大好河山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振聋发聩的发问,也体现了毛主席的雄心壮志。“谁主沉浮?”更是其中的核心,四个字包含了毛主席对时代、国家命运前途的深刻思考。
下阙重点描述了同学少年的崇高革命理想,大家都是踌躇满志,应该都有所抱负。从整体来看,毛主席通过这首词直接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如果说写《沁园春·长沙》只是一种思考、一种理想,可到了11年后就变成了一种实践,毛主席已经有了将事业做大的方法了。
1945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历时43天艰苦谈判,可是国民党还是背信弃义,撕毁协定。毛主席回忆谈判历史时,用一首《七律·忆重庆谈判》来表达自己奋斗的意义,“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参考资料:《沁园春·长沙》、《七律·忆重庆谈判》